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朱高炽的儿子为什么不抢皇位)

朱高炽为什么不传位给别的儿子?

因为明朝是嫡长子继承制,朱瞻基是他的嫡长子,更是朱棣定下的太孙,更重要的是,他朱高炽能被立为太子,和朱瞻基也有关系。

靖难成功之后,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又出现了犹豫,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封建社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朱高煦性格颇似朱棣,武勇英俊,在靖难中立下大功,而且朱棣也曾亲自许愿将皇位传给他,就朱棣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将来会遭人胁迫。

但是最终朱棣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因为明朝的内阁制度和汉族的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制度在某种程度制约着帝王。而且朱高炽作为世子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重大的错误,因此废之无名,很重要的一点是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敏慧异常,深得朱棣的喜爱,著名的文臣解缙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朱棣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永乐二年(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

颜值垫底 不得宠爱

如果您看过《大明风华》就会发现,剧中由梁冠华扮演的朱高炽,是一个又胖又憨、胆子又小的太子,和他儿子、弟弟一比,着实是差了十万八千里。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朱高炽又是什么样的呢?

《大明风华》中的朱高炽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大儿子,早在明成祖还是燕王、和朱允炆保持着塑料叔侄情的时候,朱高炽就被封为了燕王世子。后来塑料叔侄情破裂,老爹升级当了皇帝,儿子朱高炽也从世子升为太子。? ? ??? 除了朱高炽之外,朱棣还有两个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他们都是一个妈——徐皇后生的。但别看人家朱高炽是太子,他其实一直都不得宠。朱棣偏爱另外两个儿子远远超过他。为什么呢?? ? ? 直观原因就是,朱高炽太胖了。毕竟中华上下五千年,从来都要看颜值。朱高炽从生下来就很胖,一直在减肥,一直没成功。膀大腰圆,一个人占两个人的体积。朱棣看着烦得很。所以朱高煦才会悄咪咪跟自己老爹说大哥太胖,因为他知道这一直是他爹心里的一根刺。还有一个原因是,二儿子朱高煦跟朱棣很像,都属于骁勇善战、飞扬跋扈的性格,是生来的战士。

《大明风华》中的朱高煦

反观朱高炽,那不是抱错了就是长歪了,他从小身体素质就不好,而且是个文静的乖孩子,喜欢读书,深谙儒家礼仪,精通六艺。您别看朱高炽这么胖,射箭却很厉害,他一射箭就变成了一个灵活的胖子。但是呢,光会射箭,其他都是理论知识也没用啊!所以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就把二儿子朱高煦带在身边,而把朱高炽安排在了战场大后方,镇守北平。? ?? ? ?这弟弟朱高煦可比只会死读书的哥哥精明多了,他天天跟在老爹身边,知道这个爹日后99%的可能会当皇帝,于是拼了命地表现。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不顾自己安危也要从乱军中救老爹一命。就是这样的救命之恩,让朱棣非常感动,觉得这个儿子真是好得很。于是他有一天突然说:“朱高煦,你要好好加油,你也知道你大哥身体不是很好。”言者也许无意,听者一定有心。我大哥身体不好?什么意思?意思是大哥太胖,健康隐患太严重,随时都有可能撒手人寰?还是说,就算他不想撒手人寰,父皇也有办法让他撒手人寰?看来父皇是真想让我当太子了啊!那我一定不能让父皇失望!是的,我要加油!抱着这样的伟大理想,朱高煦开始了他的搞事之路,因为他相信不管怎么搞,朱棣都会在背后默默支持他。

镇守后方 却被老爹嫌弃

在朱棣和朱高煦在战场上父子情深的时候,朱高炽在干什么?靖难之役过后,当上太子的朱高炽有没有焕然一新,获得朱棣的喜爱呢?镇守大后方的朱高炽其实也没闲着,主要是他想闲着也闲不了啊!因为建文帝朱允炆决定发兵北平,直捣黄龙,让朱棣无家可归,这可是五十万大军,怎么抵挡,就靠朱高炽了。这事的结果就是:朱允炆的五十万大军输了。怎么回事呢?朱高炽再胖,也不能靠他自己庞大的身躯抵挡五十万大军吧?? ? ? 原来,这五十万大军是由明朝著名的废物大将李景隆指挥的,在他手下,五十万的战斗力约等于五。

李景隆

再加上朱高炽的心态好,临危不乱,最重要的是:他为人宽厚温和,对手下的将士很好,换句话说,就是有凝聚力,军队士气如虹,大家都愿意为他卖命。这样一来,北平顺利等到了朱棣的援军,安然无恙。照理说,朱高炽在靖难之役立了这么大的功,跟自己哥哥不相上下,应该得到朱棣另眼相看。但朱高炽这个人吧,他实在是……太怂了!比如说,朱棣安排朱高炽在他北征期间监国,结果回来以后表示对朱高炽的监国工作很不满意,甚至下了道圣旨,说朱高炽在监国期间颁布的命令一律无效。结果你们猜怎么着?朱高炽竟然一病不起!太医看了以后只能跑过去找朱棣,要他把那道圣旨给撤回去,因为朱高炽的病就是被这道圣旨给吓出来的。? ? ??? 唉,朱高炽这么怂,他那个什么都要正面刚的老爹当然看他不顺眼了。加上二儿子朱高煦经常在朱棣面前说自己大哥的坏话,加深了朱棣对朱高炽的坏印象,让朱棣越来越不喜欢这个大儿子了。那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朱棣看朱高炽这么不顺眼,为什么还要坚持让他当太子呢?难道是因为祖宗的规矩不能改,一定要传位给长子?很显然,这条规矩对亲手把侄子赶下皇位的朱棣不适用。

亲友加持 坐稳太子之位

其实在朱棣心里,朱高炽还是有优点的。比如,他有个好老婆啊——太子妃张氏,贤惠、守妇道,在当时的明朝是人人都争相想要的那种儿媳妇。朱棣有一次去看望朱高炽两口子,张氏亲自下厨,给朱棣做了一碗汤,朱棣连连夸赞,说张氏非常能干,看来伟大的皇帝也逃不出美食的俘虏啊。不仅仅是朱棣,就连朱棣的老婆徐皇后都对太子妃特别满意。但张氏受公公婆婆喜欢不仅是因为她贤惠,还因为她生了一个好儿子——朱瞻基。

《大明风华》中的太子妃张氏

大家都知道,名人出生,那一定是伴随着各种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反正就一个宗旨——编,使劲编。咱之前介绍朱瞻基时也说了:传说朱棣曾做了一个梦,梦见他爹朱元璋给了他一个玉圭,朱元璋要他把这个玉圭传给子孙后代,明朝就能一直繁荣昌盛。第二天,朱瞻基就出生了。朱棣一看到朱瞻基就高兴得不得了,说这孩子长得好,跟我梦里那是一模一样!也不知道朱瞻基是长得像朱元璋还是长得像玉圭,反正朱棣很高兴,抱着小宝宝不肯撒手,这个习惯就一直保持下来了。不管是出巡还是出征,朱棣到哪都不忘带着宝贝孙子。永乐九年,朱瞻基顺理成章被立为了皇太孙。所以啊,朱高炽的优点又加一条,那就是:他有个好儿子。要是朱高炽下台,朱瞻基肯定不得跟着倒霉了?所以朱高炽万万不能被废。

《大明风华》中的朱瞻基

除了老婆儿子,朱高炽还有啥呢?还有一票支持他的死忠大臣。大臣们都清楚,比起喜怒无常的朱高煦,这个仁厚的太子更适合治理国家,所以坚定地站队在朱高炽那边,经常为他说好话。好了,朱高炽靠着一帮神队友护体,谁也不能撼动他的太子之位了。那有人可能就会问了,朱高炽保住太子之位真的只是因为老婆孩子?想想就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朱棣不是没有脑子的皇帝,也不是眼神不好的皇帝,他坚持让朱高炽当太子,是因为他知道朱高炽有当太子的素质——好吧,除了身材。

担起责任 又被弟弟嘲讽

为什么在朱棣心中,朱高炽才是一个合适的储君?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朱高煦又做了什么?? ? ? 之前说了,朱高炽仁厚,一看就是个仁君,而他的竞争者朱高煦性格暴躁,看起来很有亡国之君的气质;而且他心机深沉,像个反派,除了这些缺点,朱高煦还是个戏精,整天搞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事。

朱高煦

朱棣当了皇帝后,大儿子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其他儿子顺理成章就是王爷。朱高煦被封为汉王,镇守云南。可云南离权力的中心太远了,他要真去了云南,还怎么拉拢人心、陷害太子?大家都会把他给忘了,那时候还怎么抢夺这个太子之位?所以朱高煦死活不肯去,这个云南藩王还真的就在京城强行赖了十一年。朱棣可不希望把大明朝交到这样的人手里。而太子朱高炽那边呢?确实也没掉过链子,后来朱棣又去北伐了几次,每次朱棣走了,朱高炽就承担起监国的责任,自从上次被吓过以后,朱高炽处理起政事来机灵多了,朱棣就再也没挑过他的毛病。? ? ???见到老爹迟迟不肯改立储君,朱高煦坐不住了——哎,爹啊,当年你还说要我加油干,结果现在大哥都没撒手人寰,看来我真得加油了!于是,朱高煦升级了、长进了,从前的他只在朱棣面前说太子朱高炽的坏话,现在已经学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嘲讽太子了。? ? ? 就比如说有一天,老朱一家人去陵园祭拜先人,朱高煦走在朱高炽后面,朱高炽不是太胖、身体不灵便嘛,脚下一绊,摔了一跤,结果朱高煦就在后面嘲讽他:前人蹉跌,后人知警。意思是:前人摔了一跤,后人就有了前车之鉴。谁想到朱高煦话音还没落,走在朱高煦后面的朱瞻基就为父亲报仇了。朱瞻基说:更有后人知警。意思就是,二叔你走在我前面,你也是我的前人,你,也是我的前车之鉴喽。气得朱高煦当场就咬牙切齿,心想这个备受老爹宠爱的侄子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一定不能让他当上皇帝!所以他加大了搞事力度,联合自己的弟弟朱高燧,明里暗里给朱高炽下绊子。很多支持朱高炽的大臣被朱高煦朱高燧兄弟俩陷害入狱甚至致死,朱高煦还私自养了几支军队以备不时之需。

仁帝登基 以德报怨

永乐22年,朱棣在北伐回来的路上去世了。朱高炽便名正言顺坐上帝位,成了明仁宗。

朱高炽是真的当得起这个仁字。他一上台就取消了朱棣搞的那些劳民伤财、现阶段没什么意义的大工程。虽然明朝重实业、朱棣重功勋,但朱高炽却重民生。那时候明朝是真的没啥钱了,还搞什么大工程呢?

朱高炽的动作这么快,全得益于他做太子期间对老爹的政策和民生的观察。然后像什么赋税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朱高炽不是减就是免,尤其对于受灾地区的农民,除了田赋免了,他还送他们粮食。有官员就提议不要送,借嘛!等百姓情况好一点了,再把粮食收回来。朱高炽就说了:作为一国之君,对我的老百姓,我当然是有什么给什么,而不是借。

除了对百姓好,朱高炽也深知任用贤能的重要性。朱高炽在位期间,他提拔了很多有本事的官员,顺便把那些没本事的都炒了。本来就是,哪有占着那什么不那什么的道理啊。

朱高炽

并且,他还宽赦了很多当年站错队、因为支持朱允炆而被自己老爹朱棣流放的人。这一系列的举动,让整个大明的局势稳定、吏治清明。他和儿子朱瞻基统治的时期被称为“仁宣之治”。除了这些事情,朱高炽的仁还体现在对想搞事的兄弟身上。当年,朱高煦强行在京城当钉子户当了11年,最后是被被朱棣强行赶回封地的。朱高炽当皇帝的时候,朱高煦不在京城,但他儿子在!篡位之心不死,朱高煦便安排自己儿子想办法监视朱高炽的一举一动。朱高炽虽然仁厚,却不是傻子,弟弟的心思他能不知道?但他还是把朱高煦召回京城探亲,又给了他好多钱,然后再让他回封地。?朱高炽以德报怨,朱高煦却并不领情,他依然还在想方设法篡位。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朱高炽在皇位上仅仅坐了8个月就去世了。朱高煦目瞪口呆,这是真撒手人寰了啊!于是朱高煦的篡位对象就从大哥朱高炽变成了侄子朱瞻基,也就是大明的下一任皇帝明宣宗。可惜朱瞻基不是朱高炽,更不是朱允炆。他被二叔伏击过、欺骗过,但都化险为夷,最后朱高煦终于造反了,然而还是落了个惨死的下场。所以说,朱高煦的失败绝对有他的必然性,他的失败恰恰反衬出他大哥朱高炽作为一个太子和皇帝的成功。看完今天的文章,估计您也更全面地了解了明朝这个在位时间很短的胖子皇帝了。他留给后世的可能更多的是颜值方面的八卦,但我们也应该记得,他也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一个好皇帝。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