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简介(朱由检为什么救不了大明)

朱由检之所以不能拯救大明有多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朱由检本人过于多心,很猜忌手下将领,最终自毁长城,间接和直接杀死了多个名将,第二个就是东林党把持朝政又没有能力击败内外军队,在国家为难时又不愿意出资相助,这也就注定了朱由检无法挽救大明。

本文讲两件事:首先,介绍并请大家赏析一下崇祯帝朱由检书法。崇祯御笔墨宝存世者极少,本文介绍的三块碑刻,包括了行、草、正三种字体,甚是难得。其次,简单谈论一个问题:崇祯真的后悔杀死魏忠贤吗?

先来看碑文中的崇祯帝书法。

下面这块碑,额题“崇祯御笔”,确为崇祯帝亲笔无疑。该碑刻于崇祯十二年四月十八日,共收崇祯七年到十二年亲笔行书谕旨五道,受谕人及刻碑人皆为司礼监太监曹化淳。《北京图书馆藏历史石刻拓本汇编》在收入该碑时,题为《奖谕曹化淳谕旨碑》。

此碑分上下两段,上段右为“崇祯七年五月十二日京军援豫著捷钦奉御笔奖谕”,左为“崇祯八年二月二十五日省愆居密奏钦奉御批”,下段从右到左为三道御批,除了一份奏改皇太后神主的批复,另两道为曹化淳“请告”(请求辞职),崇祯帝的亲笔慰留。

从这几道御批来看,崇祯帝的行书甚是俊朗有神,而他的草书亦甚飘逸,行笔自然,雄浑一气,不见斧凿。如下面这块刻于崇祯十一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的御笔碑。《北京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汇编》题为《赐曹化淳法书碑》——

再来看崇祯帝的楷书(正书)。下面这块奖谕碑,刻于崇祯十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在《北京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中,题为《奖敕曹化淳缉匪功劳碑》——

碑文所收三道奖敕,从左到右,分别颁布于崇祯十年四月十日、六月九日和十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其对象是“总督东厂官旗办事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我们知道,东厂掌缉捕,曹化淳以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身份(也就是宦官的总头子,或称首珰)兼领东厂,他因为“缉获土寇”有功,得到皇帝亲笔书写的奖敕(以皇帝名义颁发的敕谕,一般都由翰林院书写,皇帝亲笔的极少)。如此莫大的容光,曹化淳自然视为珍宝,在崇祯十二年六月将三道奖敕刻入石碑,以为炫耀。

曹化淳在立这块奖敕碑时,身份极高,如碑文所载,官衔很长:“提督礼仪房、大庖厨、总督忠勇勇卫营军务,总提京营戎政,兼掌御马监、内府供用库印司礼监掌印太监。”表明曹化淳以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身份,督领包括东厂、京营(相当于禁军)戎政在内的多项重要职事,是内府头一号的大太监。

然而碑文没有说明的是,在六月份刻这块碑时,曹化淳已经于四月“告病”,就是病休了。

以上三块碑石都立在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此处要么是曹化淳的私宅,要么是他捐资修建的寺庙。从碑文来看,崇祯帝书法可称上佳,可见他在练笔上用力颇勤;且与以往明代皇帝书法多见于书画作品不同,崇祯帝的这几幅书法,都是御批与拟写谕旨等政务活动,足见崇祯帝勤政不虚。

往往书法好的人,也是藏纳很深、心思很重的人,崇祯帝也一样。

(影视剧中的崇祯帝)

崇祯帝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疑猜忌,无论是内外臣工,很少能得到他持之以恒的信任。就说这几块碑文中的曹化淳吧,他出身崇祯帝的潜邸信王府,信王即位后,升为文书房太监,后来经过崇祯帝亲自出题考试,擢为司礼监随堂、秉笔太监,进而掌司礼监印,兼领东厂、京营戎政,可谓崇祯年间最大的大太监。然而几年后,曹化淳依然失宠了,在崇祯十二年四月退休,从此再也没有起用。

崇祯帝即位后做的第一件大得人心的事,就是罢黜大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在贬谪途中自杀后,又钦定“逆案”,予以阉党沉重的打击。只是后来国势日衰,崇祯帝又不信任文臣武将,于是又开始信用宦官,令其出外监军、领兵,宦官势力在明末有一度死灰复燃。可依旧不能挽救大明日渐倾覆的命运。这时就传出一个话来,说曹化淳某日向崇祯帝进言说,当年要是不杀魏忠贤,今日国事必不至此。这种说法现在被许多网络历史写书重新捡起来,大书特书,曾有网友还就此询问过我。

实际上这种说法根本不可信。

多的话我们不说,我只说一点:曹化淳不可能对崇祯帝说这样的话。我们知道,魏忠贤在专权之初,进谗并残酷杀害了司礼监太监王安,并将王安名下内官尽加贬斥。在天启那几年,凡是王安名下官员,都没好日子过,全靠边站了。而曹化淳就是王安的名下官。他跟魏忠贤是有很大的私仇的,他纵是比较认可魏忠贤的能力,亦岂能昧心替魏忠贤说那样的好话?

这话是哪里来的呢?应该是被打入“逆案”,一心寻求平反的那些无良官员的编造。事实是,崇祯帝尽管在位期间,迫于无可奈何的国事,虽曾一度重新起用宦官,但他坚持一点,就是绝不为魏忠贤及逆案平反。那些逆案有名的官员,只能借“大明将亡,实是因为没了魏忠贤”这样无耻的谎言来淆乱人心。他们当年没能骗得了崇祯帝,我们今天怎么能被他们骗了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