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歇后语为:诸葛亮吊孝一一装模作样。诸葛亮吊孝的典故来自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智谋之争,周瑜最终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恨声中死去。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讯,决定前去吊唁。所以就有了这个歇后语:诸葛亮吊孝一一装模作样。
在三国演义的故事里,诸葛亮识破了周瑜一直要加害他的诡计,利用自己的计谋把周瑜给气死了,但是当时孙权和刘备还在结交中,一起去要打败曹操,所以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去给周瑜吊孝,他在周瑜的葬礼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痛哭流涕,大家都以为他和周瑜的关系很好,打破了是他气死周瑜的谣言。表现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诸葛亮吊孝》这个戏是申凤梅老师的看家戏,原来一直叫《诸葛亮吊孝》,后来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有学问,又起个名字叫《卧龙奔丧》。
这个毛病很坏。
本来都是耳熟能详、大家都知道的戏,他们胡乱改个名字,烦人、不怎么让人喜欢。
比如,《三哭殿》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给他改个名字,叫《贞观家事》。
这叫什么事儿呢?
老百姓谁知道谁是贞观,这有利于戏曲的传播吗?
接着,说回《诸葛亮吊孝》这个戏。
申凤梅老师的这个戏讲的比较符合价值观,刻画了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大局观。
但是,我小时候听家里老人讲过另外一个版本《诸葛亮吊孝》,和申凤梅老师的大相径庭,刻画的诸葛亮也远非我们传统认知里的诸葛亮。
老人讲的《诸葛亮吊孝》,大致是这样一个版本。
诸葛亮和周瑜在斗智斗勇中,周瑜一直是处于下风。
但是,周瑜有个特异功能、特殊本事,就是他每被诸葛亮打败一次,也就是气死一回(三气周瑜),他的本领,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一样,功力增加一成。
在被诸葛亮气死两次之后,周瑜的本领大幅增加,眼看就要赶上,甚至超过诸葛亮,诸葛亮大为恐慌。
在周瑜被诸葛亮第三次气死的时候,诸葛亮坐不住了,想办法一定要阻止周瑜再次还阳。
周瑜这边呢,也没有闲着,他告诉他的夫人小乔:在把他封入棺材的时候,棺材上一定要有气孔,否则他真的就要死了。
周瑜第三次被诸葛亮气死、还没有还阳之前,诸葛亮前来吊孝。
诸葛亮有备而来,他左手持蜂蜡,右手持哭丧棒,前来奔丧。
一到周瑜的灵前,他就扑倒在棺材上,大放悲声。
同时,两只手也没有闲着:左手用封蜡封住棺材上的气孔,让周瑜不能吸入空气、窒息而死;右手持哭丧棒,在棺材上反复敲打,以至于周瑜的心脏被震得偏离位置、彻底死翘翘。
至此,诸葛亮吊孝结束,除掉了周瑜这个竞争对手。
我没有看过这个戏,之前听家里老人讲,以前的《诸葛亮吊孝》就是这么唱的。
这个诸葛亮形象和申凤梅老师塑造的诸葛亮形象反差太大了。
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底层人民,或者说个别戏曲工作者把诸葛亮这样一个高大上的英雄人物,塑造得如此不堪。
其实类似的还有其他,比如说秦叔宝和罗成,他们两个人是表兄弟,互相传授武艺。
在传授武艺之前,他们还赌咒发誓,说要把自己的全副本领传授给对方,不得私藏,如果私藏,秦叔宝的发誓是吐血身亡,罗成的发誓乱箭穿身。
但是,赌咒归赌咒、发誓归发誓,秦书宝留下了自己的背后三锏,罗城留下了自己的背后三枪。
最后,两个人结局都是不得善终,就像自己所发誓的那样,罗成万箭穿身,秦书宝吐血身亡。
如果一定要找个理由,我觉得可能是底层人民经历了太多的痛苦,或者说看惯了太多的阴暗,所以才把那些名人、大人看得如此肮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