谆谆教导是什么意思解释(谆谆教导的读音及意思怎么读)

谆谆教导

zhūn zhūn jiào dǎo

成语解释 恳切、耐心地教导(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

成语出处 《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谆谆教导的造句

1、毛主席生前总谆谆教导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2、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吴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

3、在王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2、老师的谆谆教导我永远珍藏在心里。

3、老师的谆谆教导,就像清凉的甘泉,滋润着每个同学的心。

1.我是从故乡屋檐下飞出的一只小鸟,每一根羽毛成长都凝结着您的深情抚爱和谆谆教导。

2.老师的谆谆教导,就像清凉的甘泉,滋润着每个同学的心。

3.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

拓展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自古以来造就的特有的、优越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气质。其集中表现为“厚德载物”、“大象无形”的胸襟和气概;“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执两用中”、“和而不同”的中庸之道以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修身养性之门·····传承经典文化,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实践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10月23日上午第三节,七(1)班济济一堂,学校各主要领导偕同我校语文组同仁及其它科组老师,共同听取了史老师主讲的一堂公开课《诫子书》。史老师从指导诵读、文言翻译及文本探究三个层面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剖析,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气氛活跃,教师循循善诱,条分缕析,层次分明,引发了热议。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章,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的对人物美好品行进行礼赞,有的对人生经验进行总结和思考,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会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寻找关键语句,在喜欢、疑惑的地方做好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三)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他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板书<诫子书>)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提示长句停顿。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教师领读,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长整理准备发布,老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1)巩固强化: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

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老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以b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四)研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诸葛亮为相数十年,效忠先主,辅佐后主,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由此引申:

1、集体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分别找出原句.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问题引申: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故事:薛谭学讴、乐羊子妻

(五)朗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1)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个人回答)

警句推荐: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2)积累文章或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于读书笔记上。

(六)师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三句话和同学们共勉: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

(七)作业设置: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四、课堂实录

 

认真思考,钻研课文

 

神情专注,思考领悟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

五、集体议课

教与研相辅相成,教是研的基础,研是教的总结。光有教没有研,教学的得失不能总结,教学也无法得到提升;光有研,没有教,那研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没有依据。所以,集体议课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下课,各教师就转战小会议室,开始议课,大家开诚布公,各抒己见,就这节课的得与失进行了探讨。

 

程国新老师:诵读、翻译是语文学习文言文的两项基本能力,史老师非常注意这两项内容的教学,注重基础落实。这篇文章篇幅很短,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去背诵,在背诵中加强对经典作品的理解。本文文字虽少,但含义丰富,在翻译时,可让学生对照注释,合作完成。本文思路上,一正一反,教学程序上,可以分两组让学生去探讨。

李斌主任:本次课从教学结构上来说是一节很传统的课,但也有不足,主要问题有这些:

1、评价方式要改进,老师只是指出了学生的不足,没有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挫伤。

2、重视了读,但目的性不强,没有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旁征博引可以丰富课堂的内涵,但过多会适得其反,可能会冲淡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4、文章虽短,但内涵丰富,讲起来不易,在问题设计上条理有点问题。

陈立新老师:教学应该删繁就简,本课面面俱到,就会导致面面不到。教学过程中应有更多的学生视野,读、可多让学生自读品味;翻译,可让学生对照注释自学;文意理解,可围绕“静”,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去谈,这样更接地气,学生会更有话说。

 

程玉洁老师:内容过多,过杂,学生的自习效果不是很好,文意的疏通要落到实处,因为文言文考试中,非常注意翻译的考查。建议“薛谭学讴”的故事单独拿出来讲,一方面可考查学生的文言迁移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找这两则短文的共同之处,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洪小桃老师:文言文教学主要抓三点:重朗读、通文意、理思想。从时间分配上看,重朗读花了10分钟,通文意花了20分钟,理思想花了10分钟,时间分配不是很恰当。应该是前面两项各花10分钟,后面的一项花20分钟。文中的几个重要句子可以抽出来,让学生重点翻译,落实好。

 

黄校长:议课结束,黄校长高屋建瓴地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教学要在不完美中寻求完美,教学选材布局要合理,适合公开课的特点,使之可操作性、可听性都强;构思要精巧,体现各人特色。每次教研只有大家都讲得出色,评得精彩,就能让教研丰富多彩,更上一层楼。

本次教研,内容丰富,参与面广,精彩纷呈。既有课堂教学方式的呈现,又有教学方法的探讨;既有老师的各抒己见,又有领导高屋建瓴的指导;既有对课堂实效的研究,又有对文本细微的解构·····总之,如切如磋,如琢如麿,思想碰撞,成果丰硕。

六、教学反思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本课采用以“读”贯穿课堂始终的教学方法,听读,朗读,齐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为了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我是按照“生读——生悟——生思”的模式来执教这节课,整个课堂中都以“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和收获是本节课的主要立足点。

前面几个部分进行较为顺利,学生课堂活动较为踊跃,而且基本每个同学都能完成学习目标。但这节课的授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读与赏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但由于“导”的不到位,部分同学不能动起来,不能“赏”出亮点,“赏”出水平,导致气氛不够活跃,对文章中富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领悟不够到位。在这个环节,如能适当让学生自己“质疑”,然后解疑,相信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会大大增强。

2、课堂上小组运用不够成功。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讨论,有时都没有给学生自己考虑的时间就讨论,这样浪费了很多有价值的时间,在今后的授课中,我一定会不断摸索,让小组讨论真正发挥它的实效性。

3、课堂时间安排没有分配好,导致课文内容分析滞后,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到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