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析报告1500论文(自我报告1000字左右)

范文一:个人分析报告

摘要:人生如旅,四十几年的风雨兼程,让我体会到拼搏和奋进的艰难,同时也领略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丽。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发现原来成长就是一次次的蜕变和一次次的羽化成蝶。在人生的困境,只要不畏惧痛苦和磨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本文通过个人家庭背景、工作经历两部分介绍了本人的个人成长历程,说明了心理学学习是本人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职业行为分析中,也详细地说明了本人希望在心理学学习和发展的领域及其原因。

1.自我成长分析

1.1家庭背景

我生在东北一个冬日午后,满院子白雪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亮晶晶的光芒,老爸给我取名“晶”。

在老妈述说的回忆里,我出生时,家里生豆芽的碗冻成了冰坨,给我换衣服时,我冻得直打哆嗦,那时的我太小了对此却没有记忆。但我清晰记得,小时候的寒署假都是在姥姥家过的。姥家屋后有棵海棠树,树下有两颗芍药,春天到了,海棠满树花,风起时,花瓣飘飘落下,我倚在窗口捡些花瓣放在手心,轻轻吹出去,那一刻开心极了!有时带着姥爷给摘的酸甜可口的樱桃,去稻田里看伙伴们抓青蛙。冬天和伙伴们去冰冻的河上溜冰猴,打出溜滑儿,肆意疯玩,冻得鼻涕流出来也不在意。

农村冬天一般吃两顿饭,晚上的时候,我姥就把菜和饭都在锅里留着,等我们疯够了,晚上就趴在被窝里边吃热乎的饭和菜,别提多幸福了!

蓝天映着河流,碧绿的稻田,飘花的海棠,满树红樱桃,都成为我记忆中的瑰宝。

我比弟弟大两岁,自我记事起就带着他一起玩。爸妈为了生计,每天早出晚归,尤其是妈妈,每天下班很晚,仍拖着疲惫的身体做家务。爸爸不做家务,时常喝酒,妈妈变得暴躁、唠叨,常常会吵架,偶尔会动手。

应该说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一种灰色的心情中:害怕,烦躁,不知所措。为了爸妈能少吵架,我从8岁开始学习做些家务,从喂鸡喂鹅、给弟弟讲故事开始,到切菜做饭,担水洗衣,缝补衣物,冬天晚上生炉子,夏天晾晒豆角干。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渐渐变得勤劳懂事、体谅他人。幸好那时日记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和忠实的听众,每天都帮助我宣泄自己的“多愁善感”,帮助我抚慰心灵的创伤。

不管怎样,我还是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或许不是完美的人,但父亲的正直、宽厚和母亲的乐观、善良都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说这段时期是我的人生低谷,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在父母的磕磕绊绊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坚忍。

中学毕业后,我上了一所成人中专,学习供暖与通风专业。3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应聘在家所在的县城设计院工作,但我觉得所学不能胜任工作,又考入了市里的成人高校,学习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专业,开始了3年的大学生活。

步入大学校门后,我曾经一度限于困境。高等数学完全听不懂,英语也落下一大截,课程跟不上的沮丧淹没了我入学的喜悦,但没有打倒我学习的决心。我找到中学的课本重新复习,课余时间都用来补习,慢慢的我沉浸在知识殿堂中,享受求知的愉悦,成绩也赶了上来。这段经历让我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也为我在学习其他方面知识技能的信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个人觉悟

在家庭当中,我清楚的知道妈妈非常爱我,但就觉得她和我在精神上不能完全沟通。14岁时,我趴在床上抄写韦唯唱的《爱的奉献》,她看到歌曲名字后,批评我说:才多大呀,就爱呀爱的。我特别委屈地说:不是你想的那样,这是人间大爱。我觉得她不理解我,这之后和妈妈的关系似乎就不再那么亲密了。

一直以来,我都是看不透我自己的,也看不懂生活。因此,我总是像无头的苍蝇,在生活的面前是那么地渺小,也是那么地不知所措与无助。然而,每当我决定这样去做时,却总是不能落实。我不是感觉到自己太懒惰,就是感觉自己没有勇气,甚至很胆小怕事。于是,时间长了,我变得很迷惘,我也变得很偏激。甚至,我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创造价值。这种怀疑,是由于对社会,对生活以及对教育的怀疑引起的。在我的思想中,此时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人生也是没有意义的。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自己幼年、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有很多回味,但那些却像含羞草那样只有你去触碰它的时候才会有反应的。在自问“我是谁?”的游戏中发现,人总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地完善自我,去发现,去挖掘,一点一点地向目标靠近,希望能最终“实现自我”。

起初,我寄托于爱人的理解,家人的支持,朋友的帮助。期待他们会安慰我,同情我,但是,慢慢发现,人的悲喜并不相通,自己的刻骨之痛或许只是他人的风轻云淡。于是,我渐渐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一段段难熬的经历,身处其中的每个人,悲欢皆需自渡。

人生兜兜转转,终将懂得,有些苦只能自己受,有些痛只能自己扛。作家卢思浩的一段话特别让人动容:你要忍,忍到春暖花开;你要走,走到灯火通明;你要看过世界辽阔,再评判是好是坏;你要卯足劲变好,再旗鼓相当站在不敢想象的人身边;你要变成想象中的样子,这件事,一步都不能让。

我们对过去无能为力,但我们当下和未来的走向取决于我们。活出人类该有的样子,坚持运动、充分休息,保持善良、不断反思、珍惜人际关系、保持觉知、欣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有科学实证的有效方法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选择,让我们泰然面对不同的环境。

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从专心饮茶,享受茶味开始。为什么要花两个小时去喝茶?从经济角度来讲,这样很浪费时间。但这与金钱无关。时间比金钱更为重要。时间就是生命,而金钱无法匹敌时间。在一起喝茶的两个小时里,我们挣不到钱,但却可以拥有生活。

1.3工作中的实践

1999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设计院工作,在建筑设计岗位一做就是5年。工作强度很大,时常加班到深夜,但那时年纪小也未成家,除了身体的疲惫没有太多烦恼。

2006年儿子出生后我成了一个快乐而又焦虑的母亲:孩子哭我哭,孩子笑我笑;孩子生病我紧张,孩子健康我轻松;陪孩子唱歌、讲故事,照顾他吃饭、睡觉,把除去工作以外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孩子。但更多的是在照顾生理人的层面,给与孩子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关注很少。同时因工作忙碌,对爱人的忽略,亲密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2017年元旦,我们大吵一架后关系降至冰点,有一段时间除生活语言基本不沟通,家庭氛围十分冷漠,儿子渐渐的变得越来越沉默,我越来越暴躁易怒。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我意识到这样的体验不是我想要的,既然改变不了他人,那就自己做调整吧。

2018年我开始了个人的成长学习,鼓励咨询课程、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家庭教育、萨提亚模式个人成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多的觉察自己,接纳自己,理解自己。当我看到自己的需求和渴望,愿意自我负责满足自己时,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内心也越来越强大。我对父母、丈夫儿子、亲戚朋友有了更多的体谅和爱,也逐渐学会如何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爱人儿子的关系慢慢的改善,儿子脸上的笑容又回来了。

工作这些年中,我看到许多如我一样的女性,尤其是妈妈,工作的忙碌和家务的琐碎,让她们疲于应付,日复一日的担忧焦虑,没有时间也没有意识到,她们已经和自己失联很久了。她们陷入在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自我价值感低的状态下,人生就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改变。我需要去寻找可以让人们的内心产生变化的方法,我找到了心理学。

我开始查阅与心理成长相关的著作,加上近两年身心灵成长的书籍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我在书籍中受益匪浅,但是感觉这些书籍都是在心理学的一部分,我希望能够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学习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2.职业行为分析

蒋勋说:生命不是你活过的时间,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刹那时光里,美好可永存。

与我而言,没有直接登顶的人生,只有不断迭代的自己。当我能够为过去的经历负责时,也就拥有了重新诠释这些经历的自由,不去一味质问上天:为什么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而是要告诉我自己,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经历,是因为我需要从中得到体验和收获,这是我人生之旅的一部分。我问自己,什么是你最重要的事情?答案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聚焦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我问自己,你究竟相信谁?答案是相信自己,笃定前行,自在绽放。

无论生活怎样,也要给自己能量设置边界,给自己心理补充能量。冥想、读书、健身、插花、摄影、美食……在我的工作室,三角梅竞相绽放,白色、黄色、绿色、淡粉色、玫粉色,视觉美好。席地而坐,泡一杯清茶,放在自己手工刺绣的茶席上,此刻我创造了一个轻松的、宁静的喜乐空间。

当你无条件爱你自己,看到自己的美好,就会看到他人的美好,你的世界就很美好。当我找到自己心中的方向,找到自己的热爱,并相信自己的选择,通过课程不断的共振,不断的落地练习,让自己看见,原来自己好棒,原来自己好厉害,原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发现自己,看见自己的了不起,自己爱上自己,活出自己,绽放自己,从而去照亮更多人。

我对心理咨询师这份职业充满了兴趣与笃定,我希望能够在女性个人成长和静心疗愈方面深入学习,因为我觉得每位女性是每一个家庭的定海神针,她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家庭的状态,影响社会的稳定。我期望当我准备充分后,能够为更多女性群体贡献,帮助她们找到自己的天赋优势,自在绽放。

对于在心理咨询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移情与反移情、自身的心理督导问题,我也认真地考虑过。我认为在咨询过程中如果遇到知识结构和我比较类似的人,或者是很具有幽默感、性格很独立、阅历丰富的人时可能会出现反移情;另外我不喜欢爱表现缺乏真诚的人,所以如果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也有可能出现评判的情况。如果发生移情与反移情,或评判的情况,我将在第一时间转介。对于个人的情绪督导,我会参与团体督导,并与一位导师建立联系,每月一次督导学习精进自己。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在不断地磨练和不断地学习中,我看到自己比较稳定的特质:乐观、宽容、善良、正直、自信、体谅、稳定、宁静。对家庭,我有较强的责任心,关爱和包容家人;对工作,我积极向上,乐于奉献;对朋友,我推心置腹,真诚待人。我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还有一些方面急需进一步完善,比如自己有时比较理智,容易用头脑说话,在咨询过程中容易出现主观评判,影响咨询的进展;我会更进一步地分析自己、调整自己,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使命。

范文二:自我分析报告

今天下午在家看了《十三邀》最新一期,是许知远采访姜文的视频。里面有一段话我很想分享给大家。许:“你会做自我分析吗?”姜:“会吧,但是分析不了,就好像楸自己头发一样困难。”许:“那你是个会忍不住楸自己头发的人吗?”姜:“也不一定,你看我都把头发剃了,没法楸了。”一直觉得许知远擅长和各行业的大咖交流,去挖掘那些疑惑他的答案,简单地说,就是觉得他很会问别人问题。而我自己对“沟通”会有一些误解,比如觉得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时间花进去了,对方却好像压根没有和我同一信号的天线,完全不在一个频道,这种沟通是毫无意义的。可能我现在大三,准备大四,关于未来的考虑对我来说是刻不容缓的,可我却没有明确自己迫切想要追求的,我开始不断分析自己,但也知道,找不到答案的,图个安心而已。很多人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只是朝着想象中的自己去表达去实践,但当下自己真正的心态和行为以及能力和预期中的自己未必是一致的。上个月我从学校宿舍搬了出来,在外面租了一个房间,我跟房东叔叔说:“我只签三个月,看看住得开不开心,如果不开心我再回宿舍住。”然后在我搬进来的第一天,他在楼下的小巷子看到我的时候跟我打招呼道:“今天开不开心呀!”那一瞬间突然觉得很开心。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怎么和身边的人说起我在外面租房的事情,和我妹一起把行李从宿舍搬到外面的家的时候,遇到班里的同学询问,我甚至还撒了谎,因为总担心别人会过度解读。比如是不是谈了恋爱和男友同居了,或者是和舍友相处不和谐所以搬出来了。都不是,就是我想一个人有一个完全自我的,独立的空间,在我能够支撑的前提下,尽可能给自己多制造一点快乐。一边上课一边工作,然后再回到一个人住的地方,每天会有很多新的心情,我会认真记录下来。2018年5月8日我妹从华师过来大学城,陪我回宿舍搬行李,但是我当时并不知道我应该带走什么,只带了一张被子和几套衣服就走了,因为我想着我还会回来,我只是出去逃避自我三个月。搬进新家,新家只有一块床板,没有凉席没有床垫没有被子,我去超市买了凉席和枕头还有一大瓶水。回来之后和我妹一边聊天一边收拾到十二点多,出门吃了个宵夜,回来一点多了洗澡。洗澡的时候我觉得有点自由和自在,我终于可以想什么时候洗澡就什么时候洗澡了,好像一步一步逃离学校的控制和保护。2018年5月10日我陆陆续续从宿舍拿了一些生活用品和更多的衣服,刚好这两天都在下雨,搬家变得更加麻烦。以前很讨厌下雨,但现在每一场雨都很喜欢。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动态的,一直在变化,喜好是动态的,很多想法也是。从舒适区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多想法会变,极致的独处会让人更了解自己或者推翻曾经错误的自我认知。我不会开热水器,不会安装路由器,不会设置电脑的IP配置,而这些当下我不会我就找不到人帮忙,我必须要会。我以为我不怕孤独的,,今天才发现原来是怕的,那么多年还自欺欺人说要拥抱孤独鼓励孤独。2018年5月11日新家蚊子太多了,我半夜开着空调还是被蚊子咬得厉害,怎么都睡不着,起来开灯数了一下自己手上脚上被咬到的包,超过十个我就下楼买花露水,结果刚好十个,我就去超市买了花露水和蚊香。点蚊香的时候,把蚊香掰断了。2018年5月18日小卢和小黄来我家找我玩,我高兴地拖了地板洗了灶头,从学校宿舍拿来电磁炉和锅准备晚餐的火锅。一晚上我们聊了很多,我总觉得一个朋友等于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和我的世界是有交集的。就像数学上集合的定义一样,在交集那部分会让我因为共鸣而感同身受,而补集那一部分让我因为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而欣喜感觉自己多了一份经历。2018年5月20日我网上买的桌子到了,我去拿快递的时候,快递叔叔看我自己一个人,问我拿不拿得到给了我一辆推车。我一个人拉着车穿过一对又一对的情侣,从街头到街尾,中间脚还被磕到,终于推到家楼下,太累了坐在一边无措一边休息,看到房东叔叔从家门口出来托他帮忙,结果他不仅帮我抬上楼,还帮我组装好,因为店家发错货和说明书,叔叔装螺钉组装来来回回总共花了两个小时,却比我还有耐心和认真,他走的时候我给他递了一个火龙果,他推脱,我请求他一定要收下。我把车拿回去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快递叔叔在那里等我,那天我觉得我遇到的都是好人。2018年5月22日我一个人待在家,中午出门去市场买了菜,回来煲粥,一边捧着小锅喝粥一边听音乐,桌面还有几块待吃的西瓜,觉得这个夏天挺好的。要是一直不用上课不用上班多好。2018年5月23日商务预约了25号的一个大牌广告,我今天把大纲发了过去,每一个都很用心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我的大纲被广告主夸赞标题取得好,但需要一点改动,后来我根据需求改之后,被驳回了,重新指定了一个我觉得毫无逻辑并且很无趣的大纲。我提了意见并重新给了四个方向的大纲,很认真也花了很多时间,但中间人把这一份努力压了下去,没有转给广告主,而是让我按照她(对接人非广告主)给的大纲写,还一副很专业的样子去指导我,我相信她也许是在某一领域足够专业所以足够自信去指导另一行业的人,哪怕别人觉得这种指导未必专业也不足以摧毁她的信心。我真正觉得委屈的是,我明明知道对方的方向是错的,但还是要按着走,而我本应该去发挥自己在岗位的作用,但却没有,只能听命,我觉得自己就像是食物链最低端,我的修改方案甚至没有被广告主看到,或者看到了不理解也没有解释的机会。加上考试月的压力,我连大纲就毙了,那初稿也不好受了,接下来的复习可能更艰难了,时间已经不可控了。我就躺在自己床上在房间里嚎啕大哭,以往在工作上不顺心都只会压抑着怕影响身边的人,但那个时候,我庆幸自己身边没有人。2018年6月1日广告初稿改了好多次,原来定于25日发送结果因为对方的链接还未完成,就改成30日发送,而后又突然改期变成6月1日,当天是我化工原理考试。我为了省多一点时间多背几个公式,在课室叫外卖没有回家,但十一点叫的外卖一点钟还没到,化工的公式复盘再复盘还是没有记全,我在距离考试的三个小时里变得更加急躁,我打电话给外卖小哥,他一直挂我电话。好不容易接通了他态度并不好,送错地方不重新送还让我自己跑去很远的地方拿,再加上他送得很晚很晚,我的外卖其实早就冷掉了,但当时我并没有生气只是觉得无力。在他告诉我叫我去大教室拿的时候我问是哪一个,他说一号大课室,但去到之后找不到,再打电话,好几遍才接通,我说:“你到底放在哪,我现在很烦。”他说在三号大课室,他现在拿过来给我。我挂了电话,又跑三号大课室门口,等到外卖小哥哥递给我外卖的时候,我带着哭腔问他:“为什么要我等两个小时,为什么要我跑这么远,哪怕你不能准时为什么不是你送到给我而是要我来找你…”然后回去课室吃了继续复习。考完之后觉得很悬,收到骆锐东微信的时候我在公交车上,她问我去哪,我说去新天地吃芝士番薯。问我和谁,我说自己一个人吃。然后她就来找我了,和我一起唱K,还喝了水果茶。有朋友真好。

范文三:自我分析报告

01

小时候的我,大概5、6岁的时候,心里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的想法和感受只有我自己知道,别人如何去体会我的感受?我是不是也无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这样的问题看起来好像有点早熟,有点类似于哲学视点的探究,但是我自始至终都没有问过父母,没有问过任何人,因为仿佛提出这个问题,显得我有点怪。

同时,我还经常幻想一个场景:我们厂只剩下我一个人(年幼的我以为我生活的锻造厂就是整个世界了),我一个人在家,一个人走在街道上,一个人进入空空的商店, 这个场景偶尔也会发生变化,就是会偶遇一个人,是个男孩,整个世界就剩下我们两个人,他会关心和保护我。

现在回想起儿时的困惑,其实已经可以窥探到一些我心理层面的东西,因为我从未被人真正“看见过”,我无法正视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我也无法去感受他人。我幻想的空无一人的场景,其实象征着我的精神世界类似于一种真空状态,不能与人发生连接,但是我的内心其实又在渴望一些东西——我希望我是能被人看见、被关心并值得被温柔对待的。

而我现在能解惑这一切,得益于自体心理学。自体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要了解自己和感受自己的存在,都是在关系里完成的,而这种关系就是自体客体关系。科胡特将其比喻为环绕在我们四周的氧气,没有它自体就无法存活。

02

在科胡特的三级自体模型中,自体客体需要包括:理想化双亲影像、镜映需要和孪生(另我)自体需要。

镜映需要:需要感到被承认、接受、认可、有价值,尤其是向重要他人展示自身某些重要方面的时候。每个孩子都需要被“镜映”的感觉,被喜悦的双亲愉快的赞美和注视。科胡特将其称之为“妈妈眼中的光”,它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闪闪发光。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孩子通过父母这面镜子,知道了“我很棒!”

在去年12月暖宝学游泳的时候,我深刻体会到父母的鼓励和父母眼中的光对于孩子是多么重要。

在上了两节游泳课后,暖宝表现明显的退缩,我问她为什么不想上课,因为教练说她学的特别快表现非常好,而且我看她之前上课都很开心,她想了想说:“妈妈,我跳水的时候有点害怕。”我鼓励她说:“你和教练说,我害怕跳水,那就不跳水,先学动作就好了,你有任何的害怕和不舒服的感觉都可以和教练说出来,他会理解你的。”事实也是这样,暖宝的一对一教练特别有耐心,对待孩子特别温柔,从不大声训斥,总是鼓励暖宝。

当上到第十节课的时候,暖宝突然会游了,她兴奋的让教练把在外面看监控的爸爸叫进泳池边上,得意洋洋的游了一个来回,其实就是显摆,在暖爸赞许的目光下,暖宝仿佛被注入了某种能量。通过学习游泳这件事,暖宝自信心爆棚。

理想化需要:需要感到与自己钦佩的人连接,双亲能给受挫的孩子提供平静和安抚,在孩子恐惧时能提供安全和保护的感觉。就好像暖宝口中的“魔法亲亲”一样,暖宝摔疼了,但是妈妈的亲吻和安抚让她立刻就觉得不疼了。可以理解为:“ta很棒,我是ta的一部分。”

人的信仰(不只是宗教信仰)、偶像崇拜也属于此,比如我们在害怕的时候,会喊“我的妈呀”“老天保佑”之类,都是出于理想化的需求。

孪生需要:需要体验到与他人的相似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能够理解自己的好友、知己或者伴侣,我们可以融入某个社团,联盟,喜欢同一个歌手都是这样的体验。

03

曾经的我在感受和觉知方面是迟钝的,受限的,被抑制的,身体很容易紧张并感觉肌肉紧绷,因为我从未面对过自己的内心,从不知道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压抑和逃避是我惯用的防御机制,使我不能成为真实的自我。讨好型人格是我的面具,却也是我致命的缺陷。

用自体心理学分析,是因为我的童年时期,我的父母作为我最重要的自体客体,因为其自身的局限性,未能发挥其相应的功能——既不能成为理想化双亲影像,也无法提供“镜映”,我在孪生自体方面也受到阻滞,造成的自体结构的“水平分裂”。

水平分裂指的是在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之间的分裂,从而导致压抑的防御机制。布兰德卡夫特将这个束缚于双亲的自体-抑制称为“病理性涵容结构”。也是治疗中的阻抗来源。其具体表现为:压抑自我,完全顺从和迎合他人,不能有自己的意见,否则会破坏关系,在人际关系中没有存在感等

所有的防御其实都是在说“不”,就是心灵的一部分在对另一部分说“不”。防御机制并无好坏之分,只是为了避免“恐惧重复”,科胡特认为防御是自体的自我保护。

当我经过至少大半年的咨询,才能逐渐卸下防御,治疗才能得以继续下去,所以做心理咨询千万不能着急,缓慢破除防御消除治疗阻抗是对自体脆弱感的保护。很多人因为阻抗而放弃继续治疗,就会认为心理咨询没有用。

04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这种从不敢“say no ”的“老好人”,想要面面俱到,想和所有人都搞好关系,那我告诉你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种人很难拥有亲密的朋友,因为我们把精力和时间都放在横向的和所有人都搞好关系上,自然会牺牲纵向的与个别人甚至是和自己更深入的关系。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关系都是无关紧要的,你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和那些对你重要的人的身上!阿德勒说,即使被讨厌,也没什么好在意的,因为“对方如何看你”那是对方的课题。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暖宝好像一直都处在“叛逆期”,因为她基本上不好好听大人的话,前面总要加个“不”字。之前还有小小的担心,因为她和我童年时期的听话乖巧(逆来顺受)完全不同。后来知道了“内聚性自体”,原来孩子正是通过说“不”在加强自体界限,形成自体界限,自我才能以完整、独立、成熟的人的面目出现。我闺女正在悄悄长大呢!

最后,送你一句话:“喜欢的东西就尽情享受,不喜欢的绝不容忍!”

共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