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上台总爱说这么一句话:“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以此来表达对观众的尊重。其实这句话最早出自一代相声宗师张寿臣先生之口,在过去这可是最实实在在的真心话。相声艺人不管是撂明地还是进园子全仰仗着观众的抬爱捧场,当年像张寿臣每次演完都会用一段简短的“仁义纲”来“打杵”(即向观众要钱),艺人们也大多都怀着恭谦感恩之心对待观众。
台下坐着的观众往往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兼而有之,故而在演出时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能否把临场突发事件化解于无形,甚至锦上添花,考验的是相声艺人的应变能力。其中“刨活”就是少部分观众乐此不疲的事。从解放前到现如今,不管哪个相声园子里总有几位爱“刨活”的观众。“刨活”亦称“刨底”,即观众之前就听过台上演员正在使的那段包袱是什么,或许演员还在铺平垫稳的时候,台下突然一嗓子就把”底”给刨了。演员的包袱没法抖出来,即便硬着头皮把被刨了底再翻一遍,多半现场的效果也是“泥了”。
作为观众有此行为显然是不尊重演员的表现,但作为舞台经验丰富的老艺人对此却不以为然,对于司空见惯的“刨底”,他们往往能通过临场改底包袱、抓现挂等手法逐一化解。这也是演员对衣食父母的一种尊重,观众给演员出了难题,能在不伤观众面子的前提下,让表演达到最佳效果这是老先生们的阅历和睿智的闪光。
而如今,随着相声市场的空前火爆,在某些相声团体中,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这微妙的变化。一些缺少艺德的相声演员当场怼观众、甚至爆粗口的恶劣行为,反倒让心甘情愿花钱进园子里捧角儿的观众觉得是演员与自己的一种互动。当然,这些个别演员在演出时也不免遇到“刨活”的情况,由于自身演出经验薄弱,并不具备妥善应对的能力,因此当面对台下突如其来的“刨活”时,他们也只能面带尴尬假装没听见,自顾自地继续使活。还有极个别的直接中断表演,以训斥的口吻予以回击。这样的做法显然没把观众当成衣食父母,只能说别怪观众刨活,只能怨自己经师不到,学艺不精!
常去园子听相声的观众除了有爱“刨活”的,还有一部分就是专爱“接下茬”(或接下话)的,这原本是只在天津的老粘子中才会有的,最近几年也开始在全国观众中盛行。“接下茬”本身并没有恶意,会“接下茬”会喊好的观众是懂相声的观众。他们懂得在不影响台上演员表演的前提下自己翻包袱,看的就是演员能不能招架的住,能不能顺着再翻个“二起楼”的包袱。这恰恰也是相声演员抓现挂的绝好机会,对于台下的老观众而言,他们听过的比演员会的段子还多,为什么还愿意来园子里听你说,听的就是临场现挂。精妙的现挂往往比正活的包袱更让观众记忆深刻。但演员如果“不解风情”对台下递过来的话表现的手足无措,让观众失望之余也直接反映了演员艺术水平的欠缺。
演员与观众需要彼此互相尊重,演员卖的是“艺”,观众赏的是“技”。怕观众“刨活”、“接下茬”的演员应该明白“艺到用时方知羞”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