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人节是哪一天农历(中国情人节是哪一天阳历)

上次圣诞节的时候似乎很多人反对,似乎明天的情人节也应该反对。

其实,如果有这样的观点,那元旦,五一都别过了。尤其是星期六,礼拜天,那更不能过,那是外国宗教信众礼拜的日子,公历里都充满了外国的文化和宗教及神话遗留。例如:Sunday(太阳神日)Monday(月亮神日)Wednesday(主神日)……我觉得,我们使用公历的目的,就是为了国际交流的方便,不要赋予不必要的含义。如果我们还沿用“宣统XX年”的年号,那会被国际社会耻笑的。

有人说中国人不过洋人的节日,其实过与不过全凭自愿,毕竟世界是个充满交流的社会,没有那个国家可以自给自足。地球上的文化、经济以及种族都在不断的融合、交流,以及趋同。这就要求我们过好自己的节日,保持我们的传统。文化毕竟是一个民族的标志。

那些反对过洋节的人,其实中国的节日也不一定都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的情人节。

中国的情人节是七夕吗?

小编认为不是

中国汉、唐、宋等朝代有关七夕的记载,几乎都和爱情没有关系

汉书《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意思是说,汉代的少女常常于农历七月七日晚上在开襟楼上,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七孔针对月穿针引线(意思就是比比谁的手更巧),当时人们纷纷效仿。这是最早有关七夕风俗的文献记载。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乞巧的意思就是看看那个女性手巧,谁穿针穿的最快,谁就是“得巧”者。似乎也有向上天祈求手巧的意思。

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但是,严格来讲,牛郎织女的关系并不是情人关系,应该是夫妻关系。

故事是这样的。

织女私自下凡,看上了老实本分勤劳的牛郎,于是结婚,并且生了两个孩子

玉帝知道了,将织女抓走,牛郎挑着箩筐,带着两个孩子追织女

王母火了,簪子一画,弄了一条天河,分开了牛郎织女

两人没有办法,隔着天河痛哭,这感动了喜鹊,喜鹊搭桥,让两个人相见

以后形成惯例,每年七月七,喜鹊搭鹊桥让两人相见

你想,哪里有领着两个孩子见情人的?

都有孩子了,还叫情人吗?

中国真正的情人节

应该是上元节

上元节就是我们常说的元宵节

元宵节又叫元夕节

在中国众多传统节日中,元宵节稍显另类,主要娱乐项目都在夜间举行,这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习俗恰恰相反,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未婚女性有机会走出家门,也多了与情人邂逅的机会。

好多古诗这样写:(元夕就是元宵节)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些古诗描写了见情人的场景。你想想,七月七有什么活动啊?

只有这个元宵节有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而且是晚间活动,方便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啊!

所以,真正的情人节应该是元宵节。有很多人赞同的哦,可不是我瞎编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