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b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cnmb是哪几种说法的缩写)

12月5日,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表示,我们要下决心解决“挨骂”问题。

原文内容如下:

2020年12月5日,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在日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而突出。而沟通的前提是,你必须善于表述自己,才能让别人更多更好地了解你。

近代史上,由于我们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别人就把我们表述成“黄祸”、“东亚病夫”。直到今天,他们还在利用历史上形成的话语权优势将中国污名化、妖魔化。这说明我们在表述自己方面,虽取得长足发展,但还远远不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现在我们把前两个问题解决了,必须下决心解决“挨骂”的问题。这个责任就落在了各位专家学者的身上。大家要更多地走出书斋,走向媒体,把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贡献讲出去。况且14亿人口的中国大地上每天都千变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素材。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发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逐渐解决了挨打问题、挨饿问题,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挨骂”问题现在其实是一个我们非常严峻的挑战。

在全世界的舆论中,关于中国有许多负面的报道:

政治上,威权政治、侵犯人权;

经济上,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被曲解为新殖民主义;

环保上,破坏环境、购买非法野生动物制品;

那我们如何应对挨骂问题呢?

过去六年间,中南屋的小伙伴们在全球三大洲数十个国家调研中国在当地的形象,也开展了动物保护、性别平等等公益项目。我们有幸亲临了“挨骂”的前线,也做过一些改变“挨骂”状况的尝试。

所以,今天我们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挨骂。

有人把挨骂的主要原因理解为“西方反华势力抹黑中国”,这是不客观的。有没有人抹黑中国?肯定有,并且数量并不在少数。但是,摸着良心说,这某些方面,我们确实给别人留下了“抹黑”的空间。

我们会挨骂,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确实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好。以动物保护为例——中国前几年在国际上涉及到动物保护问题时形象特别差,最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确实是象牙、犀牛角、穿山甲等大量非法野生动物制品的消费大国。而近年来,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针对这一点的骂声就少了很多;

前几年的象牙女王震惊世界

我们会挨骂,除了因为有一些事情我们没有做好,还因为“有一些好事情我们做得不够”。在全球各地,包括非洲,我们会看到大量国际NGO、青年志愿者在当地开展环保、性别平等等工作,而这些人会塑造当地人对那些外国公益工作者祖国的印象——他们会看到美国公司在这里开金矿,也会看到美国青年志愿者在当地保护动物,因此他们知道“噢,美国人是多元的,有人来这里只是赚钱,也有人来这里关心本地、保护动物”。然而,中国的NGO、青年志愿者在国际舞台上是比较缺位的——直到今天也如此。那么,当地许多人只见到中国公司和中国商贩,就会有一个印象——中国人来这里就是来赚钱、来掠夺自然资源的。

如此一来,我们就给想要抹黑中国的媒体提供了把柄。

有一些人觉得承认我们自己有问题就是帮西方人抹黑中国,我不这么看待——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没有问题的,没有国家是没有问题的。敢于承认问题,恰恰是我们民族自信的体现;勇于承认问题,是我们去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塑造“有担当的国家”形象的先决条件。

话又说回来,在中南屋的全球调研中,我们看到中国的国际形象确实是低于我们的实际表现的。其实无论是在环保、人权还是什么方面,中国、中国企业、中国人都没有国际舆论说的那么糟糕。关于这一点,其实有很多国际学者也通过研究证明过。

中南屋由中国学者和美国学者共同组成的团队曾做过一项调研,比较中美两国企业在肯尼亚的劳工关系问题,并在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平台发表了研究报告《我们没有很不同》。这份报告指出,尽管有一些西方媒体指责中国公司在非洲对当地劳工很糟糕,而实际上,中国公司和美国公司总体来说的表现是很相似的——美国公司在非洲的劳工状况没有比中国公司好多少。

那我们为什么会“形象比现实糟糕”呢?为什么我们好的地方会被误解,坏的地方会被放大呢?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首先,在国际环境中打交道时,部分中国人不够了解国际上的知识与规则,因此在国际沟通中存在障碍。

我们在调研中,曾经见过中国企业领导在非洲对本地员工发言时说“我们要做更多宣传(propaganda)”,却不知道底下员工在笑什么,不知道propaganda在英文其实是贬义词;曾经见过某中非友好活动,把“开发”一词翻译成“exploitation”(剥削),导致场面非常尴尬。

语言问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有中国企业在非洲让当地员工做俯卧撑,自己觉得只是军训,当地人看来却是“新殖民主义”;有中国人在广州的非洲人聚集区某餐厅贴出“黑人不得入内”,不知道这叫“种族歧视”,以及会引起多少国际上的负面情绪。

两年前因为歧视言论被驱逐出境的中国商人

其次,缺乏国际沟通、改变他人印象的技巧与经验。

我知道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在一个国际会议上,有一个jiang独分子站起来攻击中国,说“中国不让少数民族说自己的话”。台下的中国参会代表站起来回击,谴责对方是恐怖分子。

讲述这件事的当事人告诉我们,这样反应是效果不好的——因为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的少数群体在争取自己权益时,都会被政府定性为“恐怖分子”。我们这样回应,在场的人反而会认为,中国政府和那些剥削少数群体权益的政府一样。

而当时一个在国际组织工作经验丰富的中国人起来救场——她没有很激动地指责那个人,相反,很平和地讲了自己在新疆的经历,说自己当时在和田,发现当地人都不会普通话,以至于她连点菜都困难。而普通话的推广,在保留了少数民族语言的同时,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交流的机会。

她讲的一个故事,胜过我们在场官方代表的一通官话与谴责。

除了政府层面,民间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时在加拿大,我们的“爱国分子”开着豪华跑车去抗议,骂港du分子“穷逼”;人家在喊口号,我们的人喊“CNMB”——请问,在场不了解具体情况的人,会更喜欢哪一边、更支持哪一边呢?

因为在海外的大量公开使用,中文粗口甚至被英文字典收录了,不知作何感想

面对我们“挨骂”的情况,我们当然要主动应对;当别人肆意指责我们、尤其是所说内容根本不符合事实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回应,甚至是要回击。但是,我们的回应与回击需要注意技巧,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也许无论我们怎么说,都改变不了骂我们的人的观点,但是,我们的一些姿态与技巧,却可以改变在场的其他人——他们才是我们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所需要去影响的“大多数”啊。

作为中国公民,特别是越来越多代表中国形象的中国青年,针对以上问题,我想我们可以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努力,改变中国的“挨骂”局面:

第一,我们可以多去学习和了解这个世界,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运作的,NGO、媒体是怎么回事,外国人到底如何思维、如何看待我们。了解世界,是影响世界的前提;

第二,我们可以好好学习与世界对话的技巧,知道如何用一种能够赢得更多人认可的方式去与世界对话。我们不指望人家觉得中国是一个完美的国家,我们只是需要去让他们意识到,被西方媒体操纵的主流媒体污名化的中国,是一个在不断进步、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会有种种问题,但却非像那些媒体抹黑的那样“邪恶”。

第三,中国人可以更多走出去,除了在世界各地旅行、购物外,我们还可以多多参与国际上的公益活动,用一个个鲜活的“中国人的故事”,展现一个和媒体污名化下截然不同的“中国形象”。我们希望展现的是,中国人绝非只关注自己国家的利益,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我们关心世界,我们也有能力改变世界。

如此一来,就像王毅部长所说:“谣言最终将被事实戳穿。”


-END-

文 | 黄泓翔

关注我们,一起发现更大世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