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内容
二、课文朗读
三、了解作者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河南新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并且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他的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基础。其文学功底之深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代表作品《韩非子》。四、掌握字词句1.读准字音鬻(yù)、誉(yù)、吾(wú)矛之利、其人弗(fú)能应也、夫(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2.读通课文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yù)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3.多音字夫:fú逝者如斯夫fū渔夫、农夫、夫妻应:yìnɡ答应、应对、应变yīnɡ应该、应当、应有尽有
4.正确书写矛、盾、誉、吾
5.组词誊(誊写)盾(矛盾)誉(荣誉)循(遵循)捂(捂住)跨(跨越)吾(吾辈)夸(夸耀)
6.重点字词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鬻:卖。者:……的人。誉:赞誉,夸耀。曰:说。吾:我。陷:刺破。利:锋利,锐利。或:有的人。莫:没有什么。以:使用;用。子:您,对人的尊称。何如:怎么样。弗:不。应:回答。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7.句意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刺破它。”②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东西都不能不被它刺破。”③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④其人弗能应也。那人不能回答。⑤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8.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刺破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东西都不能不被它刺破。”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不能回答。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五、理解课文《自相矛盾》是一篇寓言故事。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故事中有一定的逻辑道理和人生道理。《自相矛盾》主要讲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说话前后抵触而被人问住无法自圆其说的事。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誉:赞誉,夸耀。其人弗能应也。弗:不。不可同世而立。立:存在文中“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楚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他若回答矛能刺穿盾,则与盾“物莫能陷也”相矛盾;他若回答矛不能刺穿盾,则与矛“于物无不陷也”相矛盾。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六、拓展积累1.含有“自”字的词语。自相矛盾、自不量力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自食其力、自鸣得意2.韩非子的名言。(1)欲速则不达。(2)千里之堤,毁于蚁穴。(3)胜而不骄,败而不怨。(4)欲成其事,先败其事。(5)华而不实,虚而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