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什么意思解释(自以为大有所益的益是什么意思)

我们看“自以为是”百度百科的解释:自以为是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

《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意思是:大凡爱争斗的人,一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对方是不正确的。

实际上,“自以为是”是一个人自我存在的状态,在不同人的身上,表现程度不同,“自我”发展好的,自以为是的状态轻一些;“自我”发展不好的人,自以为是的程度严重一些。

自我发展好的人,自我的力量比较强大,在与环境“斗”的过程中,不需要自我保护,见招拆招,见势拆势,审时度势,不会片面的看待事物,不需要固执己见,保护弱小的自我。

同时,人类有一种寻求自我统一感的倾向,表现为肯定“我”的,排斥“非我”的,就是:我认可的我接受,我不认可的就不接受,不管它正确还是不正确。

当一个人对当下环境或自己的认识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观念不一致的时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认知失调”的时候,会有焦虑反应,因为我以前的认识与现在的认识不一致。而作为适应环境的人,必须对新的环境进行新的认识才能适应。这是儿童与成人好奇心与求知欲的根源。

认知失调之后,产生的焦虑感会促使人做出两种不同性质的反应。第一种,这种焦虑感转化成认识环境(新知识)的动力,认识新环境,达成对新环境的适应;第二种,进行自我保护(自我防御),固守己见,将捍卫自己已经观念,做个壳把自己保护起来,达到心理平衡。

所以,成人的自以为是,大多是因为在童年人格中的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受到来自环境中的威胁,而产生的对自我进行保护的倾向。这种威胁大多是一些成人的否定、惩罚、身体或心理受到暴力攻击。蒙台梭利称之为“有敌意的环境”。

如果在儿童期这个自我发展的关键期,来自环境中的威胁较少,他能够发展自我,使自我充满力量,长大之后就不会自以为是,因为他的自我力量足够大,不需要自我保护。这样一来,当孩子面对认知失调的情况时,心理的焦虑就会化成学习的动力,他的自我是开放的,没有因自我保护而形成的心理障碍,念头通达,敏锐的抓住事物的本质,更好的适应环境。

也就是我们说的开放的心态:我内心强大,不需自以为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