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蜂引蝶是什么意思
招蜂引蝶的意思是招致蜜蜂,吸引蝴蝶。比喻吸引别人的注意。
【拼音】:zhāo fēng yǐn dié
【出自】:叶文玲《独特的歌》:“没准是很爱卖弄俊俏,四送秋波的人呢,嘿,招蜂引蝶之流,对不起,本人向来深恶痛绝。”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风流人士。
招蜂引蝶的意思:形容女子打扮得如花朵般美丽来引诱男子。
拓展资料
欢迎点击上面的“立达书院”关注公众号。
【第397次分享】本文为“立达书院”公众号第397次分享。
【作者简介】时遂营,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
【评点者】文内点评:卧书公
文末总评:胡康华
清明过后,油菜花开。游蝶浪蜂,漫舞在潞江坝。
未来得及细赏漫天风光,下车就到了隆阳区海关酒店大堂,与学生杨庆蛟——文博专家握手。侧头,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喜笑盈腮。
“老师,您还记得我吗?”盈盈笑意间,他伸出修长双手【修长一】,修长手指间,【修长二。双“修长”,特征突出,给人印象深刻】粗粝的指腹与骨节映在我眼底。【“修长”对“粗粝”,反差对比,引人诧异】
难道是他?当年的“蝶恋花”?修长手指下为何如此粗砺?【修长三。由疑问而引入回忆】【问而不答,如弓箭在弦,引而不发,引读者待也。】
2001年,身材修长、手指修长的【修长四。修长五。复突出“修长”】他考入塔大中文系,气度不凡,举止优雅。在左宜右有、美女如云的中文系,他自荐当上了文艺部部长。那段时光,他春风得意,笑里含春,桃红柳绿,燕舞花香。【以景语写事情,妙也!】
没多久,原形毕露。【陡转一也。】原来,他是一个土得掉渣的包子,家里世代养蜂,来自热气腾腾的潞江坝,美其名曰太阳和大地拥吻的地方。
他的爷爷酷爱养蜂,滇西大会战时,把蜜蜂全部捐献给了国民党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解放后,经常被批斗,东躲西藏养蜜蜂。【写爷爷】
他的父亲讨厌养蜂,与爷爷划清了界限,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却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断了腿。复员后,鬼使神差,东瘸西拐养蜜蜂。【写父亲】
有听觉时,“嗡嗡嗡”、“嗡嗡嗡”的声音就缠绕着他。有触觉,也因为蜜蜂,他的身体经常被蛰后缠包起来。包多了,父亲就打趣他“你呀,怕是招蜂引蝶的命。”【一语成谶。点题一也】而他,讨厌父亲这句话,一直觉得蜜蜂比苍蝇还苍蝇。
大二时,因为和文艺部女生模仿太阳土地之吻,辅导员免去了他的文艺部部长职务。【陡转二也。】鉴定为“无心上学,招蜂引蝶。【点题二也。此蜂蝶,非彼蜂蝶也。】手脚麻利,极不自律。”那时,校园里经常有个男生吟诵苏轼的《蝶恋花·春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久之,他得了一个绰号,“蝶恋花”。【不知那男生可是他。然此绰号之得,不离“蝶”也。亦是“引蝶”。点题三也。】
蜂虿作于怀袖。他开始面壁思过。沉寂半年之后,恰逢学校组建学生自律委,通过竞选演讲选聘干部,他一鸣惊人,竞聘当上自律委主席,华丽转身,步入正道。【陡转三也。】
毕业,当所有人都以为他要在政坛一展才华时,他却卷起行囊,背井离乡,到了高黎贡山一所山村小学当老师。【陡转四也。】七年内,为了追回辍学的孩子,他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走烂了一双又一双鞋子。【敬业之人。有此敬业之心,方有后事业之成。】
命运总是如此吊诡,蜜蜂还在玻璃瓶内冲撞,苍蝇却逃逸一空。辍学孩子尚未返校,他竟然跟孩子们学会了养蜜蜂。
做蜂箱,转场,割蜜,他似乎忘了自己是教师。
“你们为啥不上学?非要去养蜂呢?”【后一问不可去也。】
“老师,我们养的不是蜂,我们养的是春天哩!”【妙语。孩子们是哲学家呢!】【对话的恰当运用。此为命运转折之关键对话。】
春天?蜜蜂?当命运递给他一只蜜蜂时,他把它当成了苍蝇,而孩子们,却把它当成了春天!
那一刻,远眺潞江坝,他似乎突然明白了爷爷和父亲。【顿悟!慧能若知,必笑也!】
再次收拾行囊,回到家乡,他一头扎进潞江坝,跟爷爷和父亲一起招蜂引蝶。【点题四也。】【陡转五也。】
蜂,越来越多。蜜,越来越甜。【不直接而间接写,以少胜多,妙也。】
蜂附云集【点题五也。】,他创办的森灵蜜源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农村合作社。【转起一也】
2013年,他荣获省长创业提名奖,感言说“世界上只有回头的风景,没有回头的命运。”【哲理也!】在回望风景时,他搭上了高科技的车,又摘了云南省支付宝、微信支付总代理的蜜。【转起二也】
原来,他的笑里一直含着春,他的笑里也一直藏着door。【回应开篇之“喜笑盈腮”“盈盈笑意间”。前有伏,后有照,此谓伏笔照应。】他叫李和远,一个科技特派员,一个既自律又招蜂引蝶的特派员,【点题六也。此蜂蝶意义含蕴也,耐人寻味】云南省唯一学中文的科技特派员。【转起三也。】
饮蜜告别,潞江坝内,蜂缠蝶恋,油菜花开。【回应开篇之见面。前见,此别,完整了。油菜花开,招蜂引蝶也。点题七也。未写人,而人已在,意味悠长】
【卧书公曰】小文章里大人生
这是“立达书院”公众号刊发的时遂营教授的第三篇文章了。【另两篇:【392】时遂营:修·理【395】猛虎与蔷薇】读过这三篇文章会发现它们有共同的写作模式与特色,如采用蕴含结构、适当运用对话、曲折而有趣、真实且文学、喻意含蓄等等。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用短短小文写出一个人及其家庭的人生故事,可谓小文章里大人生。
小文章里,何以写就大人生?作者笔法之妙所致。笔法何以致?选择人生不同阶段之典型事件,点化而成。点化之中,或用对话,或用特征描写,或播入背景,兼顾人生长度、强度与厚度,故文虽短小,而人生丰厚。
此文,不过短短千余字,却“五转三起”(见文中点评)把主人公的人生写得曲折而清晰,既体现了人生的长度,又表现了人生的力度。
不仅如此,其爷爷、父亲的故事也顺笔写出。这样人物就有了生成的历史,有了发展的过程,既有了个人历史的厚度,也体现了人生社会的宽度。
以文学的笔法,在波澜起伏的情节里,讲述人物故事,摹写人物的性格,传记意味很浓。其实,这又不是人物传记,而是散文,当属“传记散文”或“文学小传”的范畴。“传记散文”是不同于正规的人物传记而以散文方式写人的一种文体。它既具有传记写人的记实特点,又具有散文的文学化特征,是两种文体相结合。既具有传记的功能,又具有散文的特点,是传记散文的突出文体特征。
时公三篇文章所写,皆真实人物,有传记之功,有《史记》传记之风采,有司马迁之遗风,文学性强,可读性亦强。
【名家评点】好文章要有“情趣”
【评点人】胡康华,新疆财经大学教授。
我喜欢读的文章,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要有“情趣”。“情”是感情,“趣”是趣味。先说“情”,我认为这是做文章的基础。文章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看法的一种艺术形式,当然要先有感触,有爱憎,“不思量,自难忘”,然后抒发。其实,在如今要想抒发真挚感情并非易事,假热爱、假喜欢、假仇恨、假厌恶的虚伪流行,是因为容易获得利益和好处。流露真情反而往往碰壁,因而就显得难能可贵。再说“趣”,就是“趣味”,文章要人爱看,自然要生动有趣,当然这个有趣不一定是搞笑,是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引发的关注。
这篇《招蜂引蝶》,标题就有趣。用调侃、幽默的笔调把大学生回乡务农创业的艰难,描述得好玩、有意思,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出身养蜂世家的孩子,从小被蜜蜂缠绕被蜇,把蜜蜂当作苍蝇,是一趣;读大学期间仿蜂蝶去追逐如花的女生,又是一趣;失恋后经常吟诵“蝶恋花”得此绰号,再一趣。然而重要的是,这些有趣不是肉麻,不是无聊,有沉重的历史和人性。爷爷因为爱国和慷慨受尽磨难,父亲因为革命,又被命运捉弄不得不回乡养蜂,大学生回乡教学再与蜂花结缘,艰难创业,有令人感慨的人世沧桑,更有见人真性情的精神力量。三代人一脉相承的执着、真诚、倔强、豪爽,是文章为这位创业者的成功埋下的伏笔。那么下面这一段师生对话,更是点睛之笔:
“你们为啥不上学?非要去养蜂呢?”
“老师,我们养的不是蜂,我们养的是春天哩!”
这是“诗和远方”,是本文对一个人冲破生命苟且,走向人生高远境界的诠释。
可惜的是,文章对“招蜂引蝶”的李和远的创业过程,还缺少一些具体描述,包括对他爷爷和父亲的身世,揭示也不够充分。但那个“修长手指间,粗砺的指腹与骨节”的细节,有张力,有蕴意。
作家白先勇先生,在论说《红楼梦》的伟大时,一言以蔽之:“用最美的形式表达了最深的感情”。由此可见,用有意味的形式表达被感动的情怀,是文学的要旨,这也是读完“招蜂引蝶”之后,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相关链接】
【392】时遂营:修·理
【395】猛虎与蔷薇
欢迎长按下图关注“立达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