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本宣科是什么意思近义词 照本宣读是不是成语

照本宣科的近义词

照本宣科的近义词为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

 

 

照本宣科的意思是:照着本子读。形容死板守旧,缺乏创造发挥的精神。

照本宣科,汉语成语,拼音是zhào běn xuān kē,意思是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出自《西蜀梦》。

成语解释:

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三折:“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

郭沫若《我的童年》:“说法是照本宣科,十分单纯的。”

拓展资料

上课无聊中,总想说点儿啥子。

我是一名机械本科大三学生,专业方面,在我们这二流学校也算是学院的佼佼者。但我心知肚明,相对于社区里的各路前辈,大神来说,我知识还浅薄得很。

现在在上课,我却在这儿码帖子,一个班,100多号人,像我这样不听课的,有七八十个。我知道学好专业课的重要性,也很注重培养自己的基础理论分析能力,但最近忙比赛,还在猛冲四级,昨天实验室老师还让我帮帮大四的做毕业设计,总感觉一个人精力有限啊,内心深处是想好好上课,专心听讲的。

但是,不知道是我学习习惯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总觉得有一些课上得,还没自己看书来得踏实。上课照着书本PPT念,照本宣科的老师,不占少数,表达不清晰,逻辑条理不强。但也有列外啊,我们工艺学老师,讲得就头头是道,不用PPT不用课本,照样讲得头头是道,每一分钟都把我的注意力抓得紧紧的。

奈何这样的好老师不多,上过三年大学,仅遇到两三个。感觉现在很多老师,都是在混饭吃,靠国家养着,但这样说好像过了点儿,更贴切的说应该是一种无奈吧!因为我们学生,大部分不听,上课玩儿手机,逃课,抄作业,总觉得在我们这种学校,总有总恶性循环。老师对学生无奈,上课敷衍了事;学生上课一头雾水,听不懂,于是打游戏,逃课,抄作业,应付了一切;把这个负能量反馈给老师;再从老师那儿反馈回来负能量,这样下去,呜呼哀哉……

听说过一个说法,二流大学是老师看不起学生,学生看不起老师,一流大学是老师看得起学生,学生看得起老师。于是,二流大学是恶性循环,一流大学是良性循环。

但看到论坛里各路前辈和大神的讨论,我是还是乐观的,有我们这种氛围的学校应该是不多的,毕竟不是211,985嘛。所以我们国家还是有希望的。不管现实如何,我将在机械之路上继续努力,不断前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评论:

大学啊,课可以不听,但是心里得明白:其实学校安排培养方案基本是没问题的,即便清华北大,即便国外名校写的培养方案的课程都是差不多的。要想当工程师,先把基础打好

还是那句话,课可以不听,但是得读书。

@人大太犬

以前大学也和你一样,根本听不进去,上课要么翘课,要么玩手机,下课要么玩游戏,要么睡觉,现在出来了,工作了,后悔的直想撞墙啊,发现以前该学的东西都没有学,现在遇到问题急的脑门都冒油,明明心里有印象,就是弄不明白,抓耳挠腮啊。换一个角度说,一个班上那么多人,当初不也有很多学的很好的嘛,所以不是老师的问题,是自己。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是很抽象的,大学上课很松散,没事可以去专业相关的厂里打打杂,帮帮下手,多和那些操作工师傅些交流交流,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学了,别怪这怪那,其实都怪自己,你干啥非要和那七八十个翘课不听讲的比,怎么不和那些好的比。大学的时光弥足珍贵,机会又好,浪费了的话,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本以为自己大学生是一把利剑,抽出来一看:靠,纸糊的!

@常大爷

以前情况与楼主类似,在学校也有几个快退休的老师吧,他们以前就是也做过机械行业的。

讲起课了很生动,也加结合了他们自己的经验讲解,这种我爱听,而且不用书讲也行。

有的也真的是照本宣科,关键是这种只是完全的对着书本念PPT的,自身都没有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义,还是层次有关。

@长歌漫漫

我记得上大学时,一个教授是这样讲的,大学几年要学到很多东西是不可能的,但是学会了怎样学习,这就够了。还有一句话是:你提的问题必须是一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我上大学时,多半也是正课不上,课外书没少读。专业课,基本上是在讲课之前都看过。有时候,总是问得某些老师答不上来,被责怪我的问题太多。

老师好坏,同学如何,都改变不了自己。自己喜欢什么就干什么吧。

@WUHANLIST

上大学那会,基础课老师感觉都还可以,毕竟都是理论的东西,和实际结合较少,大多是公式的推导计算。一到专业课就听得似懂非懂的,因为很多东西没见过。光靠书上那几个剖面图、示意图,很难想象实物是什么样。有的老师就是在读博士或者刚毕业的硕士,本事实践经验就少,上课PPT放着,坐电脑面前念着,没有过多的衍生讲述和课堂互动,那种环境想不睡觉都难。大学给我的感觉是专业课学了两年不如最后实习和做毕业设计的半年。

@xiong__007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