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是什么意思是干嘛的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省区是

北回归线指的是什么意思?

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是指太阳光线能够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北回归线是一条重要纬线,大约在北纬23°26′(一般可估算为23.5°)的地方,其是一条具有多学科意义的天文气候特征的纬度线。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域)、台湾五省区。

北回归线的纬度值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的纬度,也决定了地球上五带的范围。黄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它影响着与其紧密联系的自然地理现象。

北回归线又名夏至线,每年夏至(斗指午,太阳黄经90°)时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北回归线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只是在北纬23.26°±1°的范围内变化。在1976年第1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决定将2000年的回归线位置定为23°26′21.448″。

拓展资料

说到夏至,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夏至面、狗肉之类的食物,而对于夏至节气在天文上的意义却极少人关心。当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民以食为天,所有节日不都是围绕吃什么来开展的吗?

不过,这篇文章却与吃什么无关,就谈谈大多数人不感兴趣的天文。

夏至是什么意思?这个不用我说了吧?百度一下就全有了。当然,北回归线也可以百度一下,不过,我相信绝大多人没兴趣看。因为天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冷门,除了编日历那些专业人士,基本没人有兴趣去学它。但如果乱说一通夏至该吃什么,保证大家都信了。

还是说说北回归线吧。下图是南、北回归线最简洁的示意图,相信很多人不喜欢看,觉得很复杂。

 

 

其实很简单(看完本文就知道了),我们之所以觉得复杂,是因为我们没兴趣去看。记得汽车普及之前,女人们都说:“开车那么复杂,我们女人怎么学得了?”而汽车普及之后,她们都觉得开车很简单。

有两个知识点是我们不用刻意去专门研究就懂得的:

1.夏至日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夜晚来临得很迟。此后,白昼时间就一天比一天短,直到冬至达到最短。

2.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夜晚来临得很早。此后,白昼时间就一天比一天长,直到夏至达到最长。

根据以上两点常识,我们可以知道:到夏至点时,太阳直射到最北端(看到地球仪的北极没有?但直射点不在北极,而是在那条北回归线的位置,是能够照射到的最北点)。

 

图中方框内的虚线是太阳照射到的最北端

之后,直射点没有继续向北极方向移动,而是在北回归线那里打住,夏至日的第二天又往回走,向南极方向移动,直到南回归线打住,这日就是冬至。

 

南回归线那条虚线是太阳照射到的最南端

冬至次日又开始向北移动,直到夏至时到北回归线,如此反复,所以叫做回归线。

尽管上面说得比百度百科通俗多了,但依然还是抽象,不容易懂。

好吧,那我们就把太阳比作一个探照灯,北回归线是探照灯照到北面的极限(探照灯只能照到这里了),我们在这里划一条线,就是图中的北回归线;南回归线是探照灯能够照到南面方向的极限,我们也在这个极限划一条线,就是图中的南回归线。

好了,现在开始打开探照灯。探照灯是在南北两个照射极限内来回照射的,当探照灯照到北回归线时,已经是能够照亮的极限了,于是又往回照射,一直照到南回归线时,又到了能够照亮的极限,于是又往回照射。

 

就在图中两条线范围内来回“扫射”。

 

总之,探照灯总是在南北两个可以照射范围内来回“扫射”,当照到北回归线时就开始往南回照,所以叫做“北回归线”;当照到南回归线时,开始往北回照,所以叫做“南回归线”。但比喻终究是比喻,探照灯是斜照的,太阳是是直射的,也就相当于移动着的探照灯。

上面说了,当太阳直射点在最北时,就是夏至交节日,年年如此,分毫不差。由此可见,我国的节气历法是世界最准确的历法,我们的祖先真的很了不起:现在全球流行的公历,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那一天可能在公历6月21日,也可能在公历的6月22日,并非定死在那一天。这原因是公历按一年365天整数编制历法,而地球绕太阳一周并非是365天整数,而是约等于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误差约6小时。于是,公历采用人为调整的办法,每4年在2月增加一天(2月29日)来进行修正这个误差。既然历法存在人为操纵因素,那就并非天道,与自然规律存在偏差。

但节气却并不按天亮天黑为一天计算,而是将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个圆周划分成24等分,每15度为一个节气。地球公转到了这个角度,不管这时是白天还是黑夜,就必须变换节气。因此,相同一个节气,有时交节时间是凌晨几点几分,有时是中午几点几分,有时是傍晚几点几分(今年夏至时间是2017年06月21日 12:24:06 )。所以,夏至日就必定是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冬至日就必定是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春分日和秋分日就必定是昼夜平分的一天,分毫不差。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