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的故事及传说?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兵马俑坑系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码俑坑组成。
秦始皇兵马俑,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秦陵兵马俑、秦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讲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墓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完成。
据目前的考证,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955.5米处,普遍认为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墓有机组成部分。1987年,秦始皇陵墓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即位后便开始兴建自己的陵墓,修建过程经其一生。秦始皇陵墓总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包括现在的秦兵马俑和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帝陵。首先,各种原料来源要求严格,很多都是采自特定产地,由专门工匠开采、加工。在建造过程中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有历史学家认为最多时有70万人参加建设工程。
秦始皇陵墓兵马俑并未在史籍上有所记载,故未被人知,也因此历经二千余年而能保存原貌。1974年3月29日陕西大旱,临潼县村民杨志发在挖井打水时意外发现兵马俑碎片,当时村民称这些陶塑为「瓦爷」。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非常好看,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一般大众印象中的陶土色。1976年-1978年,考古队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人员,各项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秦始皇兵马俑真的是用真人烧制而成的吗
秦始皇兵马俑时当时的工匠们按照当时的士兵跟将军按照一比一的比例仿制出来的,因为有真人作为参考,兵马俑的面部表情无一重复,栩栩如生,兵马俑里边全是空心的,如果是真人烧制,那么人死后,无论怎样会有骨头留下的,所以这个就直接证明了,兵马俑是泥土烧制,并不是用真人烧制的。
拓展资料
秦俑发现人杨志发先生,生于1938年3月13日,陕西临潼下和村西杨组人,中共党员。1959到1964年曾在原兰州军区502部队服兵役。因参与生产队打井,发现了兵马俑,此发现震惊世界。2021年3月6日,在第一个报道兵马俑的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蔺安稳胞弟、王老九诗社秘书长蔺安兴引荐下,我们一行14人拜访了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人”——现年85岁的杨志发老人。老人和夫人韩秀梅女士、儿子杨建斌,共同讲述“发现秦俑”背后的故事。“这个故事过去40多年了。当时我30几,那是1973年的冬天(儿子杨建斌有照片为证),整个冬天特别寒冷,没有雨雪。庄稼需要灌溉,牲畜、人的用水也紧张。人民公社就号召各生产队组织人挖井,我和我们村杨彦信、杨博智(音)三人被选中。村子地处滩涂地,到处是瓦块石头。我们仨挖了好几处,都半途而废。第二年春天,我们商量重新选地方。西南边有一片柿子树园,这块林地东西高南北低。低洼处有杂草丛生,我们判断可能有水源。我们仨选好地方,画圈做好标记,先清理周围环境,一天三响地干起来。着手开挖了,到了下班时间,我就想着再挖一会儿。惊异的一幕出现了——一镢头下去,先是感觉挖空了,细土顺着镢头往下出溜。我弯下腰,查看地形,想着可能挖了一个洞,低下头一看,还有东西。我轻脚轻手再挖,出现咱过去家里用的瓦罐片片。又像是爷庙的神像的一部分。当时一个人,有点害怕,想得是挖了爷庙。再挖,出现箭矢,成捆的铜箭矢!黄色,后来一见空气,就现绿。还有矛……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村里有些神汉、巫婆来找我,说我破坏了村上的风水。让我们回填,我给村上打井,无意中挖了爷庙。”
(秦焚书坑儒开发人高建强与“秦俑发现人”85岁杨志发老人促膝交谈)
一旁的韩秀梅女士接过话茬,她早年毕业于渭南师范学院,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她说:“当时老杨继续开挖,村上记5分工,一个工分0.13元。秦兵马俑官方报道时间是1974年3月29日。杨姓三人挖出的陶片越来越多,引起当地文化部门注意,考古工作者赵康民开始修复陶俑。同年5月,当时的新华社记者蔺安稳从北京回临潼探亲,从县文化馆工作的妻子口中得知,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了陶俑。蔺安稳来一看,‘雄赳赳气昂昂真人一般大小,刚修复好的陶俑是难得的“国宝”。’月余后,回北京撰写《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6月27日,该文在《人民日报内参》登载。1975年8月,秦俑考古队队长袁仲一执笔撰写了一份关于秦俑发掘的报告,送呈国家文物局。1976年开始挖掘1号坑,截止1979年9月底竣工,展览馆就正式开业。我记得很清楚,开馆后门票0.15元。过去西杨村这地方,到处都是石头瓦块,当地人称‘石头滩’。适合石榴和柿子种植,“发现兵马俑”后旅游业兴起,1996年临潼开始有导游学校,专门培养讲解人员。”杨志发老人的儿子杨建斌儒雅健谈,他从展室迎面墙上玻璃柜中带红绳的“镢头”讲起,“秦兵马俑成为中外交流的名片”。他说:“秦兵马俑的发现惊动世界,美国总统比尔,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佩赛特带领37个国家代表团、墨西哥总统福克斯、希腊总统康斯坦丁、挪威首相、美联储主席鲍尔森、法国总统希拉克纷纷前来参观。”一张和金庸先生合影的照片引起我的注意力,“华人武侠小说家泰山北斗“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金庸先生也做客贵馆。曾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希拉里参观回国后发来感谢信,英文版旁附中文说明,杨建斌侃侃而谈。他手绘“秦俑发现人”彩图中英文对照和“秦俑的故事”立体形象介绍当年父辈的伟大发现,几十年来无数为秦俑工作默默无闻的人们的精神激励、鼓舞着他,作为“秦俑人”其中一员,他用诗歌由衷表达心声:“青春年华在骊山,相遇秦俑几十年,真情感动秦俑笑,心随秦俑走天边,岁月匆匆芳华过,我伴秦俑白发添,秦俑有情又有义,默默将爱传人家。”几十年来,“发现秦俑”的下和村西杨人老几辈投入到复制陶俑、创办铜车马工艺厂、旅游公司、介绍宣传讲解和餐饮服务一条龙服务的事业中,兵马俑及相关产业成为区市省的龙头经济,盛传“来中国不到西安等于没来,来西安不看兵马俑等于没来”,甚至有关人士呼吁临潼区改为“兵马俑市”。秦始皇陵兵马俑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更是古城西安的亮丽名片,也是中国百年考古的一大亮点。2003年1月27日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徐涛、吴地君为杨志发老人题写“历史功臣、世界贡献”。平凡的杨志发老人着实“不平凡”,他‘一镢挖出惊世宝,万众敬仰杨氏人’。他为世界作出贡献,无愧是历史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