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长两短成语的由来?
“三长两短”典故出自明朝范文若的《鸳鸯棒·恚剔》。
原文内容为:“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而之所以会出现用“三长两短”代替死亡的说法,与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有很大的关系
三长两短是指哪三长和哪两短?
三长指的是人的身高、寿命和学问长进;两短指的是人的贫穷和早夭短命。这个说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种观点,主要强调人的身心健康、充实知识和富足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反对了贫穷和疾病的困扰对人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说法依然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人们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实现三长两短的平衡和协调。
拓展资料
对于80、90后的观众来说,“林正英”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主演了许多深入人心的僵尸电影,虽然有些场面让人感到害怕,但是我们还是忍不住想要去看。其中,《僵尸先生》是一部经典之作,我个人甚至看过十次以上。其中有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人最怕三长两短,香最忌两短一长”,这句话传递出的信息非常重要,因为“三长两短”和“两短一长”都是非常不吉利的兆头。当我们闻到这种“两短一长”的香味时,心中不免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虽然“家中出此香,肯定有人丧”这句话有些夸张,但它从侧面说明了人们对这种香味的忌讳程度。
“三长两短”这个成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它代表着不祥之兆,表示遭遇不幸或者凶多吉少的状态。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到它的来历。据说,“三长”指的是人的头、手、脚,而“两短”则是指人的耳朵和鼻子。当头、手、脚或耳、鼻中出现三个以上的破损或缺失时,就被认为是“三长两短”,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的健康或者命运将要遭遇不测。虽然这个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但它一直被人们流传着,反映出古代人们对命运和健康的重视。
其实,这个成语和丧葬文化有关,也可以说是从丧葬文化衍生而来。
在古代,土葬是常见的丧葬方式,而火化则是近年来才开始流行。然而,即便是现在的火化,许多老人依然会为自己准备棺材,这在许多地方都是一种习俗。一些地方的子女在老人60岁生日时,也会赠送棺材作为礼物。这样的做法既让老人无后顾之忧,也被认为可以增加寿命,因此棺材一直被视为一种吉祥物。
棺材是由六块板材组成的,每块板材都有不同的寓意。棺材盖和底部的长板被视为“天和地”,两侧的长板则被视为“日和月”,而头顶和脚底的两块短板则被视为“彩头和彩尾”。这些象征意义的板材,加上其整体形状,让人们在丧葬仪式上对逝者表示敬意,同时也希望逝者能够在来世得到安宁。
在平时,寿材通常是盖着的,只有在老人去世时才会打开盖子,而在下葬之前则不会闭合。这种做法是为了方便亲朋好友吊唁,如果尸首还没有运回家中,家里准备的棺材也不能闭合。
如果棺材的盖子打开了,就意味着棺材的主人去世了。而没有盖子的棺材由三块长板和两块短板组成,因此被称为“三长两短”。由于人们普遍对死亡感到畏惧,因此“三长两短”逐渐成为了死亡的代名词,人们也因此形成了“人最怕三长两短”的说法。这样的习俗和说法,反映出人们对死亡的敬畏和追求生命的渴望。
烧香是一种常见的宗教或者文化活动,逢年过节、求神拜佛时都会使用。通过烧香祈求家人平安、富贵发达。一般来说,烧香会点“三炷香”,在道教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三炷香代表着天、地、神灵和宇宙万物。
古人认为,烧香的形态可以反映出神灵是否能够听到自己的祈求,也可以借此来判断原始是否能够实现。此外,通过烧香的长短,人们还可以卜测吉凶,这就是俗称的“看香头”。这些习俗和传统,反映出人们对于宗教和命运的信仰和渴望,也成为了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烧香时,如果三炷香烧成了“两短一长”的形态,就被视为神灵没有听到自己的祈求,或者不愿意实现愿望,也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现象,烧香的人很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然而,实际上,“两短一长”是心理作用的产物。因为香的燃烧状态和速度,以及材质和工艺等因素都会影响香的燃烧情况,香是否熄灭与香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因此,将生死祸福寄托于烧香的形态,是一种愚昧的行为。
古人注重烧香的形态,是因为对天地和神明怀有敬畏之心。因此,任何与天地和神明有关的事情都受到严格的禁忌和规范。而现代人则更加重视科学和理性思考,我们知道了烧香的原理和实际情况,因此“两短一长”成为了无稽之谈。
“人怕三长两短”和“香怕两短一长”都是人们对生死和命运的忧虑与迷信,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已经逐渐摆脱了迷信的束缚,更加注重理性和科学。不要过分纠结于这些古老的传统和习俗,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和人生价值。
当然,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都不同,有人可能会依然信奉这些传统习俗,有人则更加倾向于自己的理性思考和行动。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信仰,并且通过开放、包容、理性的态度来建设和发展我们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