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人主要作品有哪些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拥有这的一切,你们都不知道从哪里来……

当今时代,宅、腐、控盛行。但这绝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人早已身体力行。

明代“千古奇人”徐霞客也不甘落后,实在是个名副其实的“旅游控”。关键他不但控,还控得广为人知,控得名传千古,控得造就了5月19号“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著有《徐霞客游记》。

他的一生,从22岁毅然离家,直到55岁油尽灯枯撒手人寰,30多年的时光,都在“不务正业”。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徐霞客所到之处,探幽寻秘,随手写下的游记累积成一本奇书源远流长,出行必备。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徐霞客则是“写万卷书,游万里路”。经30年考察,他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

这本书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名扬海外,妇孺皆知。反观现代人出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寡淡无味的秀儿操作,徐霞客当真是旅游界一股清流,当真是真正爱这山川湖泊,懂得欣赏,手留余香的人。

相信看过《明朝那些事儿》以及各类文献的人不得不惊叹,在政治氛围那样浓厚的明代,竟出现了徐霞客这样一位置身红尘外,只问山水事的江湖行走者,实在是离经叛道,匪夷所思,让人肃然起敬。

当别人苦哈哈的考取功名,谋求高位时,他却悠哉游哉饱览山河大川;当别人机关算尽,宦海沉浮时,他却与鸟兽争食,用树木做窝,摘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几次有惊无险。当他俯观绵延万里山河,仰叹迢迢夺目星光,枯藤老树昏鸦,篝火手记兽夹,星宿的规律,山河的分布,都在那薄薄的纸张上铺陈开来,供后世探寻地理奥秘,为后人留下不朽经典。

明代徐霞客,一生纯旅游不工作,他走遍全国的费用,到底哪里来?

翻开《徐霞客游记》,那一袭朴素衣衫下的,是自由不羁,超然俗尘外的灵魂。他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山河演变的见证者。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与山月为伍,和清风作伴。蛇虫鸟兽都是他攀山跨海的见证者,松梅竹柏都是他精神的衍生物,这万里江山,无限风光,都是他的追求,同时也成就了“千古奇人”徐霞客。

可以说,徐霞客此人根本就是为旅游而生。要么风尘仆仆地做个远行客,要么端坐家中翻翻“攻略”准备上路。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排除万难,一览祖国风光?

自身的原因自然不胜枚举,总结起来就是志存高远不拘泥守旧,敢拼敢闯,敢想敢做,放在现在,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好青年,新世界的驱动力,新文化的源泉,新思想的开拓者。

而家里有矿一般的物质资源的支撑以及新时代家庭一样的氛围也不容忽视。

徐霞客出生书香门第,年幼受父亲影响喜欢读历史,地理之类的书籍,长大后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按理说那个年龄正是要谋求权位,抱有在朝堂一飞冲天梦想的时候,可这样几乎是离经叛道,不学无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想法,却在开明父母的鼓励之下得到了实践!

在某一个月白风清的时候,徐霞客,这位具有行业时代性开创意义的青年,怀着一腔热血,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从此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旅行考察。访遍名山大川,看过异地风光,我心依旧。

可是一观今日之旅游,俨然已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几个月的让腰包鼓鼓的工资一场旅行就“血槽已空”,呜呼哀哉!

霞客本客,一些人所说的穷游真的支撑得起这一大笔开销吗?

有钱日行天下是当前人们所认同的,古代也不例外。

史料透露是“广有田亩,富有义行,有敕书楼为证,诗书传世,筑有万卷楼”。这就是讲,人家家中有矿,还是慈善家,连藏书楼这高等配备,都应有尽有。

另一方面,得钱权自然有人脉徐霞客高祖徐经,乃江阴首富,当时与才子唐伯虎相谈甚欢。

到徐霞客时期,虽说是“家道中落”,但当时的徐家依然是有钱人家,是大地主阶层。徐母自己搞的,也是一个大中型手工作坊,相当于现在一个高效益的中小型公司。彼时的江浙一带,许多人家靠手工业就能致富。徐家就是典型。

徐家由徐母带领,日夜生产,富甲一方。此外,他虽没混迹官场,可他的家族毕竟江南显赫世家,好友中更不乏权钱兼备之人,因此他的交往对象,往往非富即贵,是真正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给他游历山川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若说句实话,他确实有点像吴敬梓,在现在看来是大师,可在当时人眼中,却是游手好闲。据说,江阴本地有个说法,是“江阴出了两名人,一个败家子,一个叫花子”,其中败家子就是徐霞客。

明代徐霞客,一生纯旅游不工作,他走遍全国的费用,到底哪里来?

根据他的《徐霞客游记》计算,徐霞客总共走的里数,为25995里。路漫漫其修远兮,虽说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但能坚持数十年也实在不简单,这便源自于他对自然地理的痴爱。正是这份痴爱,让他的赤诚与热烈,坚韧与豁达在数百年后依然发光发热,不朽不灭,成为文学史、地理学史上的一座巍峨的丰碑。

他说:“我带着一把铁锹,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这等青山埋骨,破釜沉舟的勇力,终于造就了一位“奇人”“异才”,终于以身实践了那句: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