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是读着《十万个为什么》长大的呢?恐怕已无法统计。现年57岁的《十万个为什么》成为了很多人难忘的经典记忆。书中的每篇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深入浅出,虽主要定位为少年儿童,但很多青少年、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甚至农民也会阅读。正如其包装盒上的广告词:“十万个为什么,一辈子用得着,几代人忘不了”。
1961版:《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
作为科普图书,在我国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与《十万个为什么》匹敌。1961年该书出版,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这套传承科学并且经久不衰的图书,已经成为我国原创科普图书的第一品牌。1956年,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发出以后,全国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少年儿童出版社也很受鼓舞,想努力为孩子们出一些科普好书。最初定位为儿童读物的《十万个为什么》,于1961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时在全国各地上市了第一版,很快就一炮打响。《中国青年报》、《青年杂志》都开始连载《十万个为什么》,把它视为了青年读物。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建议全国青年干部“每个人都要从中学点知识”。周恩来总理也很喜欢《十万个为什么》,在他的轿车里放了一套顺手翻阅。很多老师还把这套书作为讲课的参考材料。在1964年第二版《十万个为什么》面世前的短短三年内,第一版被重印了11次。读者对科普图书的需求如饥似渴,造成了我国的一个疯狂阅读时代。
1964版:《十万个为什么》第二版
上个世纪我国教育发展迟滞,初中入学率在1970年为28%,1990年也仅有37%。60年代超过80%人口生活在农村且大多数人是文盲。即便如此,1964年出版的第二版图书销量也达到了四千万册,也就是说每100名中国人中约有6个人拥有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几乎停止了正常教学活动,但1970年出版的第三版图书也达到3700万本的销量。
1970版:《十万个为什么》第三版
《十万个为什么》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可能包含短缺经济、长尾效应、口碑宣传等多种外部因素,但其内部原因更不容忽视。
《十万个为什么》以问题的形式来解密身边的科学,例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人是怎么来的?”“太阳为什么能发光?”“鱼为什么能在水里呼吸?”等等。这些都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而好奇心不只属于儿童,它也是热爱真理之源泉,是探索世界之原始动力。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传记中频繁地把他们走上科学之路的第一步归功于最初的好奇心,强烈渴求“为什么?”。爱因斯坦提出的“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现已成为格言。
1980版:《十万个为什么》最经典的第四版本
书中的问题不仅具有趣味性,还能够有效展开基础科学知识的介绍。“为什么高压线不会电死鸟,却会电死人?”因为人站在地面上电流会形成回路,并由此开始介绍电压和电流的知识。“为什么我们计数的方法大都是十进制的?”因为人有十个手指头,并由此展开科学计数的数学知识。在知识结构上,《十万个为什么》以百科全书的形式涉及全方位系统化的科学。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的完整阅读,几乎就等于系统学习了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十万个为什么》以生动的形式、全面覆盖的内容弥补了学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一些不足。
1999版:《十万个为什么》第五版
80年末期开始,中国文化产业开始兴起,加上著作权保护缺失,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跟风模仿版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第五版和第六版发行量较之以前明显减少。但至此之后,《十万个为什么》成为了中国少儿科普图书的别名,成为了百科全书的代名词。1998年,旨在奖励前沿科学创新的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破天荒地授予了科普图书《十万个为什么》,以奖励它为我国科普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第六版:当下最新版《十万个为什么》
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是当下最新版本,还有平装版和单册本。在我国图书市场的科普畅销书榜单上,进口原版图书长期唱主角,缺少原创科普图书精品,以致于从诞生之日到57年后的今天,《十万个为什么》作为自然科学类科普图书依然在我国原创图书中位居第一,成为了至今未能被超越的现象级科普经典案例。
《十万个为什么》对5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培养作用的研究,发表于ScienceCommunication,论文链接: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1075547018792570。
图片由少年儿童出版社提供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