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陶文。大汶口文化最重要的发现在于陶文,这种疑似文字的刻画记号极可能与汉字的起源有关。

大汶口文化,距今6500年-4500年前,是中国黄河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以泰山地区为中心的山东中、南部以及江苏北部的淮北地区,晚期遗址的分布更广,东起黄海之滨,西到河南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淮北,安徽北部、河南中部也有受到该文化影响的遗存发现。

延伸阅读

半坡文化和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

仰韶,龙山,大汶口,河姆渡,半坡 各文明的先后顺序和地点按时间先后排列如下:

1、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公元前3300,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

2、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3、半坡文化(公元前4800-公元前4300,位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

4、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江苏淮北一带,安徽和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

5、龙山文化 (公元前2400-公元前2000,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大汶口文化,人们从事着以种植什么为主的原始?

大汶口文化主要是种粟。

大汶口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59年发掘的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大汶口文化的经济以原始农业为主,主要是种粟,家畜饲养相当发达,晚期陶器上有原始文字。

大汶口文化是夏商周时期吗?

不是。大汶口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当时正处在母系氏族公社的后期,山东大汶口氏族墓葬中,出土的男子随葬品多是农具,妇女随葬品主要是纺轮和装饰品。这反映了当时男女的经济地位和由此引起的社会地位变化。

夏朝约在公元前2100年至前1600年,商约公元前1600年至前1028年,周约公元前1027年至前771年。

大汶口文化是什么?

新石器时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 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 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 古籍中记载的少昊氏文化地区,为龙山文化的源头。

什么是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汉族先民首领少昊氏的地区,为山东龙山文化的源头。另外该文化类型的遗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发现。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后得出数据,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

大汶口文化盛行枕骨人工变形以及拔牙。陶器多见夹砂或泥质的红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出现了硬质白陶,纹饰常见镂孔、划纹、附加堆纹、篮纹,还有彩陶和朱绘;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石器磨制精美,中期以后更出现了制作精良的玉器。此外,还发掘出了各种骨制、牙制的工具和装饰品。为以种植粟为主的原始农业生产,饲养猪、狗、牛、鸡等家畜,同时渔猎经济也是其重要的生产部门。

在已发掘的遗址中,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聚落遗址,由成排分布的红烧土排房建筑构成,这些排房多则六间一排,少则两间相连,布局严谨,显示了较高的建筑技术。

大汶口人的葬式一般为仰身直肢葬,也有俯身葬、屈肢葬和二次葬等,另外还发现部分折头葬、折肢葬等较为特殊的葬式。中晚期以后发现有木质葬具,在有的成人墓的随葬品和儿童瓮棺的葬具中还使用了带有各种陶文的大口尊。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分享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