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历史讲解?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重要朝代,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隋朝国号
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隋朝历史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即隋文帝,建国隋,定都大兴城(今西安),北周覆亡。
南下灭陈
隋文帝意图南灭南朝陈,采纳高颎的策略:干扰南朝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国的军事储积,使陈国损失惨重,而又疲惫不堪。隋文帝于隋与突厥之战胜利后,开皇七年十月废除西梁国。隔年发动灭陈之战,隋文帝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秦王杨俊、河清公杨素为副帅、高颎为参谋、王韶为司马,兵分八路攻陈。
杨素率水军从巴东顺长江东下,与荆州刘仁恩军联合占领延州(今长江西陵峡口、湖北枝江附近江中)等上游陈军防御。由公安东援建康之中游陈军也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一带,为下游隋军创造有利条件。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元会(即春节)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韩擒虎、贺若弼两军钳击建康,与宇文述军包围建康。开皇九年(589年)二月,隋军进入建康城,俘陈后主,陈亡。开皇十年(590年)九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隋朝统一天下。
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文帝在位开皇年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 。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 。
政治方面,隋文帝统一中国后,一面躬行俭朴 ,一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的措施。
经济方面,仿北魏的均田制,实行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妇女则分露四十亩。又减免赋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学术文化方面,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广求图书。
军事方面,鉴于南北朝晚期,突厥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侵扰北周、北齐。故隋立国后,隋文帝便派兵攻打突厥,后来更采用离间分化策略,使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彼此交战不已,隋则得以消除北顾之忧。
正由于上述措施的推行,隋在文帝统治的最初二十多年间,政治清明,人口增加,府库充实,外患不生,社会呈现了一片繁荣,历史称为“开皇之治”。开皇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是隋朝的极盛时期 。
步入盛世
隋炀帝初期国力仍然兴盛,隋炀帝营建洛阳,开凿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修驰道与筑长城,带动关中地区与南北各地区经济与贸易发展;并对四周国家展开征讨,扩张隋朝版图。然而,由于隋炀帝急功好利,使得这些作为对社会反而造成破坏 。
在政治制度上,隋炀帝改革官制与租调制度,并开始设进士科,最终形成科举制,这些都创新典章制度。大业前期是公认的隋朝全盛时期,即使《隋书》也将前七年和后七年分开来写,以示区别。
群雄并起
隋炀帝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最终引起统治危机 。611年,山东、河南大水成灾,漂没四十余郡,王薄率众于长白山(山东章丘)发动民变,抵制隋炀帝三征高句丽。613年,刘元进据吴郡,自称天子,同年被灭。直到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举兵叛变,达官子弟纷纷参加,隋朝统治阶级正式分裂,带动全国各地纷纷叛乱 。 河南地区有翟让、李密的瓦岗叛军。河北地区有窦建德的叛军,江淮地区以杜伏威、辅公祏较强。
走向覆亡
隋廷在此局势下迅速的土崩瓦解。早在公元616年,隋炀帝命越王侗留守东都,自己率众前往江都。他下令筑丹阳宫,准备迁都丹阳(今南京)。跟随他的大臣卫士大多是关中人,不愿意长居江南,加上江都粮尽,人人北逃关中。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与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弑隋炀帝,拥立隋炀帝侄子杨浩为帝。不久宇文化及又弑秦王浩自封许帝,建国许。
隔年被唐将李神通与夏王窦建德联合剿灭。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第三个孙子代王杨侑为帝 ,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618年6月12日,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618年6月18日,李渊正式称帝,建立唐朝,为唐高祖。中原地区得知炀帝死讯后,618年6月22日,洛阳留守“七贵”拥立隋炀帝次孙越王侗为帝,即隋哀帝;619年5月23日,王世充废隋哀帝,两个月后弑之,隋朝亡。
隋朝疆域
国土范围
在东北地区边界固定在辽河一带。在北方到五原、定襄等阴山以北之地。西域地区取得青海一带领地,深入青海湖及西域东部。西南地区设南宁州总管府于味,南方设置比景郡、象浦郡、海阴郡等三郡。
行政区划
隋朝行政区划隋朝行政区划有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全国190个郡,1255个县。隋朝后期把洛阳为东都。
隋朝政治
中央制度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首先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制度:“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监,左右卫、左右武卫等府。”以强化中央集权和恢复汉族王朝官制的传统。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
地方制度
隋代地方上分为州、郡、县三级,后于开皇三年废除郡的行政设置,以州直接统县,隋炀帝时又改州为郡。隋代 州的长官每年年底都要进京述职,称为朝集使。朝廷则派司隶台官员或别使巡省地方。
科举制度
隋朝时,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法律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于581年命高颎等人参考北齐北周旧律,制定法律。583年,又让苏威等人加以修订,完成了《开皇律》。
隋朝军事
军事制度方面,隋朝分置诸卫,统率军府宿卫的制度源自西魏北周时的十二大将军制,设置司卫、司武官,统率府兵宿卫宫禁;又有武侯府统率府兵巡警京城,各置上大夫。
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将十二卫扩充成卫统府的制度,这是为了扩张军事力量、加强中央侍卫力量以及分散诸将权力 。
隋文帝又将全国各地划分为若干军事区域,设总管负责该地区军事,平时备边防患,战时奉命出征。总管设有总管府,分上中下三等。另外尚有四大总管:晋王杨广镇并州、秦王杨俊镇扬州、蜀王杨秀镇益州、韦世康镇荆州。
隋朝经济
手工业
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沼帔白瓷,胎质坚硬,色泽晶莹,造型生动美观,这是中国较早出现的白瓷。隋代青釉瓷器的生产则更广泛,在河北、河南、陕西、安徽以及江南各地皆有青瓷出土,并发现了多处隋代窑址,江南为手工业发达地区。隋朝瓷器的发展也带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商贸
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上的重要城市。长安有都会、利人两市;洛阳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通远市临通济渠,周围六里,二十门分路入市,商旅云集,停泊在渠内的舟船,数以万计。丰都市周围八里,通十二门,其中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招致商旅,珍奇山积” 。像这样规模宏大、商业繁华的都市,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罕见的。
隋朝建设
为了巩固隋朝发展,隋文帝与隋炀帝兴建举世闻名的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建立京师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并且兴建长城保护归附外族。这些都提升了位于关中的隋廷对北方地区、关东地区与江南地区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经济、文化与人民能顺利交流,还诞生出经济重镇江都(今扬州)。
开建运河
隋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位于关中地区,在平定南朝陈期间,为了运兵南下,开始修建运河。由广通渠,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组成的隋唐大运河长达2700余公里。洛阳位居运河中心,西接长安,南通杭州,北通涿州,成为天下货物集散地;江都形成江南货物集散地,成为隋唐经济重心;运河沿岸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出数座商业城市。隋唐大运河为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建成后六百余年时间之内成为沟通南北双方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纽带。
大兴城
长安城面积高达84.5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也是中国古代面积最大的都城,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城,为以后唐长安城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隋朝文化
学术思想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 。各地纷纷广建学校,关东地区学者众多,儒学一时兴盛 。南北朝儒学流派不同,说经各有义例,到隋朝时没有统一的经典,使得科举制度在明经考试方面仍然困难。到隋文帝晚年,他崇尚刑法,公开助佛反儒。
文学
由于隋朝时间较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大。
隋朝艺术
绘画
隋朝的时候,由于政教的关系,因此绘画受到重视。隋朝绘画仍以人物或神仙故事为主,但山水画已发展成独立的画科。
书法
隋朝书法巧整兼力,不离规矩。初唐大家的风范规模,在此已经初步形成。著名的书法家有丁道护、史陵与智永。墨迹则有千字文与写经。隋代的书法以碑刻为大宗,《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董美人志》等碑刻显示书法风格。隋末唐初尚有书法家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家”。
音乐
隋朝音乐受北方民族音乐与南朝宋、齐的旧乐,宫廷乐歌杂有“胡声”。隋炀帝时,设置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九部乐 。
延伸阅读
隋朝历史多长?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高祖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高祖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
公元604年,隋世祖杨广即位营建东都(今河南省洛阳市),又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大业盛世”。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发动兵变杀死隋世祖;李渊逼杨侑禅让,国号“唐”。619年王世充逼杨侗禅位,国号“郑”,隋朝彻底灭亡。
隋朝进行了哪些建立?
杨隋代周
正如人们常说李唐、赵宋,隋朝的皇帝姓杨,故称杨隋。公元580年,北周宣帝宇文赟驾崩,年仅22岁。宇文赟在离世前就已将皇位传给年幼的小儿子,然而七岁的幼童还没有当政的能力,因此当时主理朝政的实权落在了小儿子的嫡母,也就是天元皇后杨丽华手中。不过这位年轻的太后也不熟谙政事,无法控制政局,政权遂落入其父杨坚之手。
杨坚是原先西魏将军隋国公杨忠之子,自此他在掌握北周军政大权的基础上,迫使小皇帝退位,登上皇位称帝。因为杨坚继承其父的爵位,做了国公,因而王朝被定名为隋,杨坚就成了隋朝的开国皇帝。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记载: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后人对隋文帝的评价里有这么一句:性至察而心不明。意思就是说杨坚本性是十分明察善断的,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隋王朝的建立所受到的人事上的支持主要来自于关陇集团中的汉族势力,所建的制度也体现了集团内部的共同意志。隋朝建立后颁布的重要政令首先是让宇文泰时改为鲜卑姓氏的汉人文武大臣恢复为原来的姓氏。例如杨坚的家族在西魏时期使用的就是胡姓普六茹,到了隋朝以后就全部复归为汉姓。另外,废除北周时的”六官”制度,恢复魏晋官制。
杨隋代周的意义不限于家族的禅让,在集团内部发挥主导作用的家族势力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制度的设立上也能够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这些汉人贵族虽然也有胡人的血统,但主张的却是中原地区的汉文化。
关陇集团
隋文帝上朝之所以这么容易,也不全是依靠他自身的能力和权谋,与当时整体的政治形势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陈寅恪先生将当时的政局形容为”关陇集团”,关陇是一个地域概念,大体上指的是关系密切的胡汉混合集团,实际上是一个军事贵族集团。这个集团一直从西魏到北周再到唐宋,延续了很长的时间,他们所推行的本位政策是以其所在的关中地区为根据地,也就是所谓的”关中本位政策”。
这个跟连缔结的政治集团关系紧密的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第一支是宇文泰家族,在西魏和北周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支家族以杨忠为首,为创立隋朝立下了不朽的功业。第三支家族是同为八柱国之一的李虎家族,是唐王室的创立者。游离于这三个家族之外的是独孤信家族。
据史料记载,独孤信仪容端正、善于骑射,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独孤信的长女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昞,七女嫁给了隋文帝杨坚,这便是在隋代历史上颇有名气的独孤后。《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记载:帝国的继承和创建,在当时不过是一次宫廷政变,是西北的一个贵族家族接替另一个家族即位。皇权就在这历代家族间传递。
政治制度的整理与变革
对政治制度的改革首先体现在中央制度上。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分类,但尚未建立起协调有序的三省制,隋朝开始真正奠定这一制度。为了避杨忠的讳,隋代将中书省改名为内史省。
其次就是地方制度。无论是地方的层级还是地方的官吏都进行了变革。据《隋书》记载,那时的郡县数量很多。自汉代以来,地方实行的一直都是州郡县的三级制,隋文帝时期撤掉了郡,实行州县二级制,州成了直接统领县的政区,中央管辖各州。而隋炀帝则将州的名字改为郡,本质上仍然属于二级制。这也导致了中国的很多地区在古代的历史名既可称州也可称郡,例如”苏州”和”吴郡”指代的就是同一个地方。
隋朝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不是孤立的,他们往往是与国家的政治需求和前途命运密不可分的。财政为国家的立足提供了最首要的保证。隋朝开国时期面临着经济上的窘境,隋文帝在高颎、苏威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其中特别是”大索貌阅”和”输籍之法”。
据《隋书·食货志》记载,当时国家财政来源主要是赋税和征役,征收赋税与人丁和户口数量的控制有直接的关联。”大索貌阅”是一种较为严格的户口清查制度,”索”就是求索、索取的意思,对人丁进行细致的搜索,”貌阅”是一种户口清查的方式,就是阅其面貌的意思。通过这种方式检查人口看似不太严谨,不过对于当时出现的谎报年龄的现象有着一定的震慑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
隋炀帝时期沿袭”大索貌阅”的做法,并且鼓励”相纠之科”,老百姓可以互相检举揭发,若能够成功,那么被揭发的人家将要替揭发成功的人家交纳一整年的赋役。在早年,国家的税赋较重,很多老百姓早期宁肯将赋税交给地方豪强还不交给国家。高颎、苏绰等人整理归纳出了输籍定样,这套标准的制定让老百姓了解到国家的要求,缓解了地方收税过多的情形。这种国家颁布的书面规定便是所谓的”输籍执法”。
中国历史上隋朝共统治了多少年?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的朝代,
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杨坚受禅于北周静帝建立隋朝,至619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隋朝灭亡为止,国祚38年。581年北周静帝禅让给杨坚,北周亡,杨坚定国号为“隋”。
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国隋朝,定都长安,隋炀帝营建东都。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其实我们都要将这个时间往前一步
外戚杨坚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渐由他掌握。大象二年(公元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病死,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扶持年幼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以大丞相身份辅政。
这个时候杨坚就开始了
隋朝历史共多少年?经几代帝王?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前后共经历37年。经历的帝王有三人: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大隋世祖明皇帝杨广、大隋世宗恭皇帝杨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认为不祥,于是改为“隋”。
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大隋疆域之辽阔宏大超过了以往的所有朝代。
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581年,大隋高祖文皇帝于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589年,灭亡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
隋朝历史?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
唐高祖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亲属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
隋朝有多少年天下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称帝,到公元619年隋朝灭亡,隋朝只存在了38年,历经3代帝王。隋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其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是历史上有名的君主,在位的二十多年间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对外多次打败当时的世界游牧帝国突厥,社会一片繁荣,史称“开皇之治”,同时它也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强国。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贤明的君主,却在选择继承人出现差错,导致盛极一时的隋朝很快就衰亡了。隋朝第二个皇帝是隋炀帝杨广,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弑父杀兄夺得皇位,上位之后重用奸臣、穷奢极欲,频繁发动战争,先后三次远征高丽,多次下扬州,又修建东都洛阳和大运河,最终激起民变,使得天下大乱,自己也被宇文化及叛军所杀。
隋炀帝死后,各地的割据势力先后拥立他的儿子为皇帝,其中太原李渊拥立杨侑为隋恭帝,王世充拥立杨侗为皇泰主,但这些都是傀儡皇帝,很快就被迫禅位,于公元619年正式灭亡,后来李渊建立起唐朝,成为另一个著名的盛世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