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文学成就在于写词,他留传于世的词作有600余首,下面选取了17首经典的辛词,你喜欢哪一首呢?
01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最著名的就是最后两句。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钦点此二句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中之第三境界。王国维还说:“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王国维的评价非常高,他认为只有真正的大词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词句。的确如此,只有像辛弃疾这样用生命写词、践行自己志意和理想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词句。对人生非大彻大悟者不能道也!
在以“青玉案”为词牌的词作中,辛弃疾的这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没有谁能超过他的。
0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醉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这是辛词中最悲壮的词作,也是最气势磅礴的词作。“醉里挑灯看剑”已成为辛弃疾的经典形象,人们一提起辛弃疾就会立刻想起“醉里挑灯看剑”这句词,同样一提起“醉里挑灯看剑”这句词也就立刻想起辛弃疾这个人。这首《破阵子》是辛词作为豪放派词人最具典型代表性的作品。
同为豪放派,辛弃疾与苏轼的豪放还不一样。苏词的豪放有一种与宇宙合一旷达超脱,追求自我的解脱;而辛词的豪放是慷慨激昂的、热烈的、飞扬的。喜欢苏词的人,大多是因为他词中超然物外的旷达姿态,是人生的智者。为什么喜欢辛词呢?大概是因为他词中慷慨激昂、酣畅淋漓的热血,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吧。
0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是一首长调,怀古词,怀古的意义在于借助古人古事抒发今天的情怀抱负。这首《永遇乐》一共使用了五个典故,典故中涉及的人物都是古代的英雄豪杰们,有:孙权、寄奴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
辛弃疾一生活了68岁,这首词写于他66岁的时候,从这首词抒发的情感中可以鲜明地看到,辛弃疾一生到老都未曾真正放下过他抗金复国的理想抱负,虽然他常常发牢骚、耍小性子说:“我要’宜醉宜游宜睡,管竹管山管水’,还要凿个池儿、唤个月儿……”嘴上常常说放下过去,但他真的未曾一刻放下过!这就是辛稼轩的本质。
0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是从千军万马中冲过来的,他是真的有杀敌报国的本领!“把吴钩看了”,吴钩是他的宝剑,曾经,他从千军万马中生擒活捉叛徒张安国。但是,虽然他佩戴着宝刀宝剑,拥有这样本领,奈何不能去杀敌,英雄无用武之地,压抑在胸中的满腔愤慨,把“栏干拍遍”!
可是无人懂他,只好写进词中,他无限感慨:“可惜流年似水,我曾经的豪情壮志,我的那些英勇有为的青壮年时代,转眼就过去了。而如今的现实,我所遭到的都是谗毁、打击,志意理想一直无法实现,真是’忧愁风雨’。”他又说:“树犹如此”,树在风雨中也会凋零,不用说我们有感情的人,更经不起这样的挫折。
辛弃疾的词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因为他是在以生命写词,并且用自己的生活来实践他的词作的。
05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06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05与06放在一起评说,这两首属于同一类题材,写的都是农村的生活、风俗、田园风光,表达的心情也都是乐观恬淡、轻松愉悦的心情,可以看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辛弃疾词中多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慨愁苦情绪,像这两首这样闲适悠闲风格的词作很少见,而这也是辛弃疾富有生活情趣的地方,与这样的人为友,定能于平淡中活出精彩。
07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抛去辛词中、长调不论,在辛词小令中,我个人尤为喜爱这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我认为它是写忧郁之情、爱国之情词之小令中的瑰宝,可媲美李后主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鹧鸪”在古诗词中是伤感、哀怨忧愁的意象。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此句辛弃疾写得何其辛酸!多少有情有义的人,内中忧思,难以排遣,遂来此江边希望水能静涤俗世尘念,可面对静洁的水,睹物伤怀,禁不住竟流下了泪水。而偏偏这时候,还有那阵阵的鹧鸪啼叫。这次第,怎不让人肝肠寸断!
08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09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10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很简单,上下片各22字共44字,还有8个字是重复的,通过曾经少年与现在的对比,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说明现在的自己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对忧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触。大吼大哭未必是愁苦,有时候无声胜有声,真正忧愁的时候是无言,是说不出道不出的。
这首词邓丽君曾经演唱过,歌名叫做《欲说还休》,感兴趣的可以搜索听一听。
11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12
生查子·独游雨岩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临江仙·探梅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4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5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16
鹧鸪天·博山寺作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是我最喜欢的,这两句是辛弃疾个人真切的人生感受,也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全词最值得品味的就是这两句。
在现实人生中,他的一身才干是没有发挥的地方的,朝廷不信任他。他对南宋王朝是有贡献的,救过旱灾,建过兵营,却都因遭到嫉恨而没有成功。他抱持着当年的志意理想,人间走遍,没想到老年多次被放废家居,到头来还是要躬耕田园。人生在世,什么才是可靠的呢?只有那“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啊!松竹山鸟山花才是真朋友好兄弟,因为它们从来不会背叛“我”辛弃疾。
17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