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万岁的作者是?
作者是王蒙。
《青春万岁》是王蒙创作的长篇小说,动笔于1953年,小说的部分章节于1957年在《文汇报》、《北京日报》上发表,1979年5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正式出版。
小说以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女七中高三女生热情洋溢的青春生活,刻画了一批成长于新旧交替时代的青年人特有的精神风貌:她们有理想,有热情,对生活积极乐观,“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缨珞”编织属于她们的日子[1]。小说采用了色调鲜明的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下人物的命运,歌颂了青春的力量。
青春万岁王蒙写作背景?
《青春万岁》写于1953年,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四年,而作者王蒙才十九岁。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近百年来,中国人第一次感到自己翻身做了国家主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骄傲与自豪溢于言表,人们无不沉浸在新国家诞生的欢乐中,整个社会洋溢着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对新中国未来和新生活充满憧憬的激情。
古老的中华民族在那个时刻无处不洋溢青春气息——“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全在歌唱”。当时的文学,特别是诗歌,充满激情、充满朝气,那时的诗风回荡着纯真、激昂和浪漫气息。
年轻的王蒙亲眼看到了旧中国的崩溃和新中国的建立,此时他和所有的青年一样充满了一种希望,坚信我们国家立刻就能繁荣昌盛起来。那时候的这种自豪、这种喜悦虽然有很多幼稚、天真,把社会想得太简单,但的确都是发自内心的。那时的人们哪怕是几分钱买一块糖,但是就觉得自己享受到了人民创造出来的一种财富,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所创造出来的财富。
王蒙意识到“在1953年,我已经感到这样一代青年人是难以重复地再现了的。我要表现他们,描写他们。”在这种特殊含义背景下,王蒙创作了具有“浪漫主义的时代赞歌”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传达着新中国第一代青年人对新生对未来的渴望,体现了那一代人对青春的向往和满怀激情的述说。
作为小说《青春万岁》放在扉页上的序诗,诗歌《青春万岁》也同样洋溢着对新中国、对未来、对新生活充满憧憬的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同整部小说一样,全诗写满了那个时代的青年人特有的燃烧的、沸腾的激情,成为那个时代青年的理想宣言。展示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特有的献身祖国、建设祖国的自豪与责任、豪情与壮志。
电影《青春万岁》里的诗歌?
青春万岁 序诗 王蒙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 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 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 是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 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 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 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
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 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 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 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王蒙的青春万岁序诗赏析?
与当时汇聚了青春意向的诗坛相呼应,王蒙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也是以“序诗”开篇:
“所有的日子,
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
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
编织你们。
是单纯的日子,
也是多变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
样样叫我们好惊奇,
从来都兴高采烈,
从来不淡漠,
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在小说创作中大量运用抒情笔法,使某些章节、段落更近似诗歌和散文,这是《青春万岁》在文体上比较明显的特点。
如果用传统的眼光看,当时不满20岁的作者更象抒情诗人。由于对“生活的爱,这种被生活所强烈地吸引、强烈地触动着的感觉,使我走向了文学”。
小说给人印象至深的,却不是精心构制的故事段落,而是作者对“生活的爱”的情感的一次次喷涌。
作者把他的抒情时代谱写成了一首赞美生活的歌。
青春万岁王蒙的核心思想?
《青春万岁》是王蒙早期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核心思想是1952年北京女七中群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赞美了她们不断探索的精神、昂扬向上的斗志,如诗丶似歌的青春热情,同时也探讨了当时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青春万岁对王蒙的特殊意义?
动笔于1953年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是作家王蒙的处女作。为王蒙19岁时创作,是其进入文坛的代表作品。
青春万岁”是王蒙对自己的青春岁月的欢呼,也是对青春的新中国的礼赞。
革命的凯歌行进,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旧中国的灭亡,给予王蒙那一代青年人的印象是难忘的,他认定,这样的历史巨变背景下的青春是空前亮丽的,也是不再的,他应该用文学的手段把这些珍贵的日子编织起来,镌刻下来。于是他将自己的青春热情投向了文学。
王蒙先生用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理解解读了它,丰富了它,给了它更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