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是怎样的典故呢 仓颉造字是怎样的典故和故事

仓颉造字是怎样的典故?

仓颉造字的故事出于炎黄时代,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传说上古时期,黄帝南巡到洛水之滨,阳虚山下。仓颉因记事记史需要,日思夜想,创造文字,仰观日月星辰,天际变幻,俯察鸟迹山川地理。

仓颉受到启示,一日忽见灵龟负书,在洛水浮现,丹甲青文,宛若字迹,灵感迸发,于是创造了二十八个汉字,从此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

延伸阅读

仓颉造字简短故事30字?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

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

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

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

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

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

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

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

了好几年。

仓颉造字简短小故事?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

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说来凑巧,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问正巧走来的一个猎人。

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

如何看待仓颉造字的传说?

仓颉造字的传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流传较为广泛,广为人知;仓颉很可能是总结整理文字,为汉字的形成做出了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是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

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先民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在龟甲上刻画符号了。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中发现了在陶器上刻画的符号有数十种之多,其中有些与甲骨上所见的字类似,因而有人认为它们就是早期文字。

至于在龙山文化早期的陶罐上发现的朱书可以肯定是文字,充分表明中国的汉字至少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文字的出现既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的结果。

仓颉造字的故事完整版?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用祖传结绳记事的老办法记载史实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没法辨认了。

有一次,黄帝要和炎帝谈判,命仓颉整理几年来炎帝侵境扰民的史实。仓颉在存放记史结绳的库房里泡了几天,泡得头昏脑胀,耳鸣目眩,仍然出了差错,使自己部落受了损失。

这件事使仓颉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他决心要搞出一种简单易记的符号,让大家都能用符号表达思想,传授经验,记载历史。他想呀想呀,想得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想得把肠子拧了个过儿,也没想出条明路来。后来,母亲劝他到外面去开开眼界妻子送他上了阳关大道。他跑遍了九九八十一个村落,翻越了七七四十九座大山,趟过了八八六十四条河流拜访了九百九十九个善思会道的人。结果,他脸跑瘦了,腿跑肿了,头脑却开窍了。他回到家乡杨武村,躲进村西头沟内,着手整理从大众中采访收集的材料,创造代表世间万事万物的各种符号。为了不受外界干扰,他不让亲朋知晓,不让妻子近身,连吃饭也不回家,由母亲提着罐子来送。他对母亲还有个规定:饭送到沟畔,母亲要摇铃打招呼,他听到铃声来接,不让母亲到他的住处来看。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他仍钻在山沟里不肯露面。有一天,母亲去送饭菜,不摇铃铛打招呼,悄悄走进了儿子住的地方。到那儿一看,母亲大吃一惊,只见满沟满岔的石猪石羊咯噘咯噘地在驮石头,数不清的石人吭哧吭哧地砌楼房。母亲惊讶地喊道:“乖乖!看把石人累坏了,石猪石羊多可怜,快让歇歌,快让歇歇!”话音刚落,石人扑倒在地,石猪石羊也卧倒了,山沟立时变得死寂无声。仓颉听到母亲的声音,急忙跑出山洞,见此情景,干着急没法儿。

原来,仓颉孤身住在沟内,日夜忙着创造新的符号,为了叫起来方便,他给符号取了名字,叫做字。这些字都是仿照万物的形态造出来的。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亮牙儿的形态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爪”字,是观察着鸟兽的爪印涂的……仓颉就是这样细心观察万事万物,辛辛苦苦创造着字儿,时间长了,他造的字越来越多。那时世间还没有笔墨纸砚,他就折来沟岔的树枝,把字写在山洞的墙壁脚地上,一个山洞写满了,他又挖出第二个山洞继续写。这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给仓颉托梦说:“我给你造一座石楼,能把你造的字全部藏在里面。”第二天,仓颉起床后出门一看,只见石猪石羊驮石头,石人挖地基打夯,心知天神暗助,十分高兴,造字的劲头更大了。等到第二个山洞画满时,石楼也砌到了一半,仓颉又挖出第三个山洞,不料,母亲贸然进来,一句话泄了天机,破了仙气,石楼没有修成。至今,杨武村西头的沟仍叫楼子沟,石楼东西两边的腿子还能看到痕迹。据说,石楼修成后,在楼顶可以看见长安,能听见天宫群仙聚会时的说话声,可唤来百鸟绕楼齐鸣,白水附近地方,也要出三石六斗油菜籽多的官呢!

仓颉造出的三窑字儿由此无处保存了,只好从头到尾往心里记。然后,走出山洞,回到村庄,去教给兄弟姐妹们。但是,家乡的人习惯于老办法,不大肯学字。仓颉一气之下,跑到外地给人们教字去了。据说,仓颉在长安的张宫村设校收生,教出了数千名会写字的学生,还到河南、山东、河北各地去过,在那里办过学堂。

后来,仓颉又回到故乡,那时已是年过半百,眼睛发花了。家乡的子弟这时也都求他教字,他很高兴。不过,他年盛时是站着悬腕写字,写得龙飞凤舞,笔力雄健,教出的学生也是站着悬腕写字;而教家乡子弟时,坐着伏在桌子上写,家乡的人也只会这样,不会站着悬腕写字了。这件事,使仓颉很伤心。

仓颉到底创造了多少字,据说有一斗油菜籽那么多。而人们却没有学全,就是后来的孔圣人也只学了七升,还有七升没去用。仓颉一气,就将它们撒到边远地方去了,这才使外国人有了文字。

仓颉造字的传说什么末期才有?

战国晚期出现“仓颉造字”之说。

从黄帝到战国,史书上一直没有仓颉记载,直到战国晚期才突然出现“仓颉造字”之说,最早记载的是战国晚期荀子指出“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一也”,后来形成了“仓颉造字”传说,将造字功劳全部归于仓颉。

造字的传说?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仓颉造字的地方叫“凤凰衔书台”。出自《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仓颉的籍贯,据《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明一统志·人物上古》亦记载:“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

全国有多处纪念仓颉的遗迹,有仓颉造字、造字台、仓颉陵、仓颉庙、等。在众多仓颉及遗迹中,始建于汉代者有四处:河南南乐、虞城、开封和陕西洛南、白水。仓颉是通过鸟的足迹来造字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