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天空,孔明灯到底该放不该放呢 孔明灯放到天上去哪了

夜晚的天空,孔明灯到底该放不该放?

孔明灯不能随意放。

由于孔明灯存在安全隐患,我国很多地方禁止销售和燃放孔明灯。澳大利亚、阿根廷、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也都禁止销售孔明灯。

孔明灯在放飞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由于风速等的影响,孔明灯的掉落位置为不可控制因素,而且孔明灯的外焰温度高达600℃以上,远远高于纸张、木材或者衣物的可燃温度。如飘入高层住户家中引燃衣物;落在木制建筑上引起火灾;

如果掉到山林中,可能引发森林火灾;掉到液化气站、加油站,极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另外孔明灯飞行在半空中还有可能会挂到高压线上,导致电线短路;孔明灯升空后随风飘浮,还会影响飞机起飞或者进港的飞机降落。

扩展资料

北京禁飞孔明灯

按照2014年出台的《关于在北京地区禁止生产销售燃放孔明灯的通告》,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燃放“孔明灯”。对于非法生产、销售、燃放孔明灯的单位及个人,相关部门可对其依法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孔明灯利用明火加热空气产生动力升空,且自重较轻,遇有阵风或碰撞高大建筑物后容易坠落,一旦掉落到草丛或悬挂到树枝等易燃物品上,极易引发火灾。

参考资料来源:http://jysh.people.cn/n1/2019/0611/c404390-31129330.html

参考资料来源: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9/0510/c1002-31078225.html

延伸阅读

孔明灯,什么寓意?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

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每一年。

相传五代时,有一个莘七娘,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

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 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想出一条妙计,算准风向,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灯笼,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

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升起,营内的士兵高呼着:“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带兵向天灯的方向追赶,诸葛亮得以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海南孔明灯又称文灯、天灯,它是用白结方纸糊制而成的,是根据热气球原理,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热力升空的,它携带的燃料可升空漂浮约1小时,开始时像不明飞行体,升到一定高度后就仿若星星。

相传它是由大陆流传到海南的,演变至今已成为当地的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风俗。每逢喜庆日子或盛大的节日,人们都点起文灯来表达他们的美好心愿。点燃文灯前人们都要在灯上写出自己的愿望,与天灯一起冉冉升向苍穹,以祈求心愿能实现。

在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至今民间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由于文昌口音“天灯”与“添丁”谐音,男孩家拿着写有吉祥词语的公灯、人丁灯、首牌灯、花篮灯、鲤鱼灯、珍古灯等各式花灯自发组成“送灯”队伍,敲锣打鼓,绕村行进到村中的庙宇前,表示送去“人丁兴旺,家景兴隆”之意。

放天灯时,给碎布浇上油,桶口朝下,点燃油布后,整个纸桶就会被热气充满,家家的天灯如同热气球一样冉冉上升,带上你的祝福与心愿,飘上夜空。

孔明灯有哪些习俗?有什么含义?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所以,不但是元宵佳节可以放灯,如今中秋等节日里,人们也会放灯祈愿

放孔明灯习俗的含义和意义孔明灯看起来而普通的灯笼无异,但点燃后却能够奇妙的升起到飞机飞行的高度,孔明灯升起时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相传孔明灯具有灵气,具有能够上达天庭的意义。将心愿写在孔明灯上,当孔明灯冉冉升起时凝视星空,孔明灯所承载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所以民间一直都有在每年的正月十六或着节日家人一起制作并放飞孔明灯的习俗。男女老少在这个时候可以亲手将祝福和心愿写在孔明灯上将其燃放,寓意这幸福年年。放孔明灯习俗的含义和意义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大约于清朝道光年间,先民由大陆福建省惠安、安溪等

县传入台湾的台北县、平溪乡、十分寮地区,即基隆河的上游.据十分寮地区父老前辈的口述表示,早年于前清年间十分地区闹过土匪,由于地处山区,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过,待土匪走后,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间施放天灯做为信号,告知山上避难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种方式向村民报平安.由于当日由山上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的元宵节,十分地区的村民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且向邻村的村民互报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区的村民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所以,不但是元宵佳节可以放灯,如今中秋等节日里,人们也会放灯祈愿

习俗的含义和意义孔明灯是一种可以飞上天空的灯,这种灯又被称为祈愿灯、祈福灯、天灯。在中国的古代孔明灯可以传递军事信息。据说诸葛亮发明了这种灯,并且用这种灯成功的将自己被困的消息传递出去,搬来救兵,从而得以化险为夷。现代来说孔明灯军事上的用途几乎已经消失,现代孔明灯的意义基本上都是祈福、祈愿。

在古代来说孔明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娱乐、祈福,还有着非常现实的军事方面的用途,在古代很多危机时刻孔明灯都起到了传递消息,通风报信的功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孔明灯在军事方面的功能逐渐的不那么明显。现在很多地方

都有放飞孔明灯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大多数是来自于古代孔明灯军事用途的延伸,到现代已经完全转变为祈福、祈愿的功能。

在现代的海南,每当遇到重大的节日,人们都会放飞孔明灯来祈福,人们在放飞孔明灯的时候将自己的心愿写成小纸条,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在海南的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直到现在还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由于文昌的口音“天灯”与“添丁”发音相似,所以男孩子往往拿着带有心愿的孔明灯绕村而行,敲锣打鼓来到村中的庙宇前,表示可以获得“人丁兴旺,家景兴隆”好彩头。

客家的习俗中有在元宵节前后放飞孔明灯的习俗,人们将美好的祝愿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在客家人那里每一盏孔明灯代表着一个去年出生的孩子。

除了以上地区的孔明灯放飞习俗之外,在有华裔的很多地方也都有孔明灯放飞的习俗,比如日本、菲律宾、墨西哥等地也有着放飞孔明灯的习俗,每一个地方的孔明灯的意义可能有所差别,但是往往大同小异,都是祈福、祈愿的意思。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