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成名天下知?
谚语,旧谓一旦发迹,到处扬名。
出处: 《东坡梦》第二折:“我贫僧呵,半生养拙无人识,你一举成名天下知。”
黎汝清《叶秋红》第七章:“等了将近十五分钟,沉寂无声的洞口,说明里边没有活人了,于是ト耀祖命令他的喽啰去占领将使他“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山洞。”“知”也说“润”。
《红楼梦》第一百十九回:“我们二爷中了举人,是丢不了的了!…’一举成名天下闻’,如今二爷走到那里,那里就知道的,谁敢不送来!”
延伸阅读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什么意思?
出自元末诗人高明的《琵琶记》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赏析 “一举成名”必然要经历“十年寒窗”。所谓厚积而薄发,不然怎么能“一举成名”呢?不过这是以前的逻辑,现在不一样了,“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人太多了。 “暴富”不一定要苦心经营,只要瞅准了机会,“成名”也不一定要“台下十年功”,只要抓住了幸运。也就是说,只要瞅准机会、再走了好运,就能“一举成名”。这些例子反映出“机会”和“运气”的重要性,但我们绝大部分人是没这种机会跟运气的,所以要“一举成名”,你就得“十年寒窗”,你就得勤学苦练、你就得厚积薄发,这是无庸置疑的。
一举成名天下知上一句?
上句是: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读书人长期攻读诗书默默无闻。一且考取功名,就名扬天下。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褒义还是贬义?
这句话出处摘自《増广闲文》解释:指读书人长期攻读诗书默默无闻,一旦考取功名,就名扬天下。
这个问题,看你从那个出发点考虑。如果用来形容古代读书人的辛苦,和成功结局。我认为是褒义。但是放到现在某些为了红,为了博人眼球,伤害他人,甚至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的人。他们只想一举成名扬天下,而抛弃了十年寒窗。
一举成名天下知,身在曹营心什么意思?
一举成名天下知
举:举动、行动。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天下皆知。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身在曹营心在汉
比喻身处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不在自己的志向之地,有身不由己之感。说的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成语典故,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十年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出处?
【出处】 明·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
【鉴赏】 这两句诗用来勉励人们用功努力。寒窗苦读,无人相识,当然万分痛苦; 可是一旦成功上榜,天下皆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什么意思?
出自元代高明《琵琶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他以“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来激励读书人追求做大官、发大财。“十年寒窗”意指要通过艰辛的努力,十年并非实数。
就是说努力的时候很艰辛,但并不为人所知。等到取得功名的时候,天下人都知道了。
拓展资料:《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即高则诚)创作的一部南戏,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被誉为”传奇之祖”。此剧叙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全剧共四十二出,结构完整巧妙,语言典雅生动,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
增广贤文十年寒窗无人问全文?
“十年寒窗无人问”出自《增广贤文》,原文如下:“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全诗的意思是:龙游到浅水滩会遭到小虾戏弄,虎到了平原上会受到小狗欺负。一旦在科举考试中名登进士榜,十年之后就能在朝廷出任高官。十年在寒窗下苦读无人理睬,一旦榜上有名天下人就都知道了。喝酒欠债稀松平常,而人活到七十岁却古来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