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1)三顾茅庐 [ sān gù máo lú ] 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2)望梅止渴 [ wàng méi zhǐ kě ]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释义]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4)滥竽充数 [ làn yú chōng shù ]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5)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延伸阅读
10个成语典故及人物,内容?
1.三顾茅庐
【释义】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语出】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人物】汉末,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刘备(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听说诸葛亮(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很有学识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他们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2.孺子可教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人物】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因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散步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黄石公,隐士)。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张良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张良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后来老人交给张良一部《太公兵法》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3.四面楚歌
【释义】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语出】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
【人物】项羽(今江苏宿迁人)和刘邦(今属江苏丰县人)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兵少缺粮,夜里又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难道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心里已丧失了斗志,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4.老当益壮
【释义】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语出】《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人物】东汉名将马援,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为此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他常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开国功臣之一,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5.投笔从戎
【释义】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语出】《后汉书班超传》。
【人物】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突然觉得很闷便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6.暴殄天物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语出】《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三人(宝钗、李纨、探春)只是取笑之谈,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探春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7.暗渡陈仓
【释义】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也比喻男女私通。多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
【人物】《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
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8.嗟来之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语出】《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人物】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9.怒发冲冠
【释义】形容愤怒到极点。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人物】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壁玉。秦昭王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后派蔺相如带了和氏壁出使秦国。席上,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壁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已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壁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10.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语出】《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人物】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求100个带有典故的成语加解释?
浮生若梦 【解释】: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出处】: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梦寐以求 【解释】:寐:睡着。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殊途同归 【解释】: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昭然若揭 【解释】: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出处】:《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窈窕淑女 【解释】:窈窕: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 【出处】:《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好逑 【解释】:逑,通“仇”。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出处】:语出《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间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塞翁失马 【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拼音】: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 【解释】: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失之东隅 【解释】: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解释】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精诚所至 【解释】: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远来和尚好看经 【解释】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近寺人家不重僧,远来和尚好看经。” 君子之交淡如水 【解释】:交:交情。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瑞雪兆丰年 【解释】: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出处】:曲波《桥隆飙》十九:“俗语道:‘瑞雪兆丰年’,明年的小麦一定收成好。” 凤冠霞帔 【解释】: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攀龙附凤 【解释】: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梦寐以求 【解释】:寐:睡着。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黄粱美梦 【解释】: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唐?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一衣带水 【解释】: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赏心悦目 【解释】: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处】: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雅俗共赏 【解释】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出处】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阳春白雪 【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曲高和寡 【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咎由自取 【解释】:咎:灾祸。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指自作自受。 【出处】:《三国志?刘封等传评》:“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一挥而就 【解释】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出处】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唇齿相依 【解释】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出处】《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爱莫能助 【解释】: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出处】:《诗经?大雅??A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助纣为虐 【解释】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楚楚可怜 【解释】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之用耳。” 浮光掠影 【解释】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出处】唐???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走马观花 【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蜻蜓点水 【解释】: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出处】: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沧海桑田 【解释】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白驹过隙 【解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光阴似箭 【解释】: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唐?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日月如梭 【解释】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出处】宋?赵德麟《侯鲭录》卷二:“织乌,日也,往来如梭之织。” 世外桃源 【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豁然开朗 【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落落大方 【解释】: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对于我们也是非常宽大的。还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 寥若晨星 【解释】:寥:稀疏。稀少得好象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 【出处】:南朝?齐谢眺《京路夜发》:“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映漭。”唐?韩愈《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学富五车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温文尔雅 【解释】: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喜闻乐见 【解释】: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示例】: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小说。 月朗星稀 【解释】皓月当空,星星稀少。 【出处】王愿坚《七根火柴》:“草地的气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的,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就有一场暴雨。” 爱屋及乌 【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出处】:《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乐不可言 【解释】:快乐到了极点,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出处】:战国?楚?屈原《大招》:“魂乎归徕,乐不可言只。” 雍容华贵 【解释】: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华贵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80个历史典故成语,请为孩子收藏?
和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三顾茅庐、破釜沉舟、悬梁刺股、四面楚歌、凿壁偷光、指鹿为马、纸上谈兵、背水一战、初出茅庐、乐不思蜀、卧薪尝胆、负荆请罪、泰山北斗、屈指可数、以人为镜
含有典故的成语?
1、负荆请罪 【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举例造句】: 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 【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位重臣蔺相如与廉颇,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社稷,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2、望梅止渴 【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举例造句】: 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典故】: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没有水,带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们渴得要命,纷纷停下乘凉,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没发现水源,曹操急中生智,传令下去说前边有一梅林,时下正是产梅子的季节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气大振而快速前进。
3、破釜沉舟 【拼音】: pò fǔ chén zhōu 【解释】: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举例造句】: 只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典故】: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4、卧薪尝胆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释】: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举例造句】: 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卧薪尝胆,刻苦训练。 【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5、四面楚歌 【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解释】: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举例造句】: 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典故】: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