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是谁?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吕梁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被康熙帝称赞为“清官第一”。
于成龙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出生,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康熙十七年(1678年),升福建按察使。福建巡抚吴兴祚向朝廷举荐于成龙,称为“闽省廉能第一”。康熙十九年(1680年)春,康熙“特简”于成龙为畿辅直隶巡抚。于成龙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至二十三年(1684年)担任两江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龙逝于任上,后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的爱戴。著有《畿辅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延伸阅读
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其破案究竟是有多?
在清朝史上不乏有名的官吏,提及于成龙,人们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于成龙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而且他的墓地现在也在重修。于成龙破案也是非常有一套的,他破案灵活多变,总能抓住重要线索一举将犯人绳之以法。于成龙破案用方法,用计谋,而且很注重细节,观察能力也很强,所以再难的案子在他手上也能顺利破获。
于成龙的事迹?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今离石市)人。《清史稿》有传。于成龙自顺治十八年 (公元1661年)任广西罗城知县,到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在两江总督任上逝世,即 从45岁到68岁,仕途生活共23年。期间,历任四川合州知府、湖北黄州同知、湖北武昌 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江西江南总督,后兼署江苏、安徽两省巡 抚等要职。于成龙从一位七品县官升迁为正二品封疆大吏,以政绩卓著、廉洁奉公而闻 名天下,受到万民拥戴,皇上褒奖,堪称奇人奇事。更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这位三百多 年前的清官,他的人格魅力、举止范行,在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震撼力。 太原电视台把这一真实的历史人物,通过现代化的音像手段搬上屏幕,拍摄成了一 部20集的电视剧《于成龙》。《于成龙》这部戏好看,因为它讲了一个以人物命运为主 线的大故事,很吸引人。在表现于成龙升迁调动、荣辱沉浮的宦海生涯的大故事中,还 包括了许多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其中大部分是于成龙的断案故事。这些以传 统的叙事手法所讲述的小故事集集相续,环环紧扣,事随人走,构成了悬念迭起、曲折 有致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大都是在史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因而可信性很强,容易为 观众所接受,而绝非一般的所谓“戏说”。 斩杀皇上的外甥、江宁副都统喀礼,是于成龙宦海生涯中最感人的一幕,也是编导 和演员共同创造的完成于成龙性格塑造最悲壮的一笔。杀人越货的江湖飞贼鱼壳,倚仗 喀礼支持,欺压百姓,盗窃官衙,罪恶累累,民愤极大。于成龙擒拿鱼壳,为民除害。 喀礼倚仗自己是皇上外甥,跑到江宁府大堂上强抢人犯,杀死江宁知府陈严龙。于成龙 在杀与不杀喀礼的激烈的思想斗争中,顺应民意和百官要求,不顾个人安危,当场立斩 喀礼。万民欢呼,百官诚服,全剧达到了高潮。 《于成龙》这部戏好看,也因为它拍了许多动人的感情戏。它在围绕着主人公的命 运所讲述的故事中,充满了浓烈的感情色彩。这里包括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主仆 情、同僚情、官民情,以及明君与贤臣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相知和相重的感情。这种种感 情纯正而真诚,高尚而博大,表现了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伦理思想与亲和观 念,渗透在艺术之中则成为一种特定的民族审美心理积淀,呈现出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 而浓郁的伦理之美与亲和之美。 剧中在表现浓浓的夫妻情的同时,还表现了深厚的母子情。于成龙辞家别母,母亲 为儿子把酒话别,谆谆告诫:“不管做官大小,都要爱民如子,万万不可胡作非为,欺 压百姓!”这掷地如金石声、充满大爱的母诫,是于成龙一生始终遵循、不敢稍有偏离的 行为准则,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对执政者的最基本的要求。普通百姓世世代代企盼清 官,呼唤青天,就是希望他们的父母官为民做主,而不是鱼肉人民。 《于成龙》这部戏好看,还因为作品充满了一种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 量是从人物身上和故事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而非空洞说教。只有作品内在精神力量 才能真正感人,而外加的空洞说教则只能令人厌烦。《于成龙》这部戏所塑造的主人公 形象所体现出来的烛照古今、震撼士庶的伟大精神可以给观众以激励和启迪。这种精神 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体察民情的精神,是“访民瘼于井邑,察冤 枉于囹圉”的解民倒悬的精神,是“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精神。 清正廉洁是于成龙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他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他任罗城知县时 是粗茶淡饭;任直隶总督时遭到饥馑,吃糠咽菜,同民众共甘苦。即使日子好过些,吃 饭也是粗米青菜,人称“于青菜”。他认为,粗茶淡饭吃着香甜,粗布旧衣穿着随便。 罗城百姓看到于大人生活过分清苦,过意不去,稍有馈赠,于成龙坚辞不受。他说:“ 我挣朝廷俸禄,有吃有喝,再拿你们的钱,岂非接受贿赂!”他认为,为官做不到清廉, 民风自不能纯正。他离罗城时,把上级奖励的百两白银大部分用来周济孤寡老人和兴办 义学堂。“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于成龙的清正廉明,自甘淡泊,终使罗城这个 凶险之地得到彻底治理。 于成龙不仅是自律甚严的清官,更是为民办实事的好官。他勤政爱民,把百姓的疾 苦时刻放在心上。他最反对吃皇粮而不办公事的人。他要求自己做一个上对得起皇上, 下对得起百姓的好官。他认为,身为衣食父母官不为父母的衣食打算,怎么能行?直隶旱 灾严重,饥民遍野,于成龙含泪将湖北巡抚张朝珍送的枣红马杀了给百姓充饥。他甘冒 死罪开仓放粮,以解救千万饥民。 于成龙去世后,人们检点他的遗物,只有一件破袍和几罐盐豉,真是“清风两袖朝 天去”。百姓罢市聚哭,家家绘像祭奠,痛悼一代清官的离去。灵柩归葬故里时,江宁 数万仕民步行二十里在江边伏地痛哭相送,哭声盖过了滚滚东去的江水声。康熙感叹“ 居官如于成龙者能有几人”,称于成龙为“天下廉吏第一”,谥号“清端”。 – 大凡世上男人, 在外表上看去, 也许严肃凶狠, 其实他们内心最是善良, 胸襟宽大,意志薄弱。对待这种人, 只需小施手腕, 便可骗来真心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