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江南逢李龟年状元大课堂主题概括 七年级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江南逢李龟年状元大课堂主题概括?

 《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是杜甫绝句中较有情韵、较富含蕴的一篇。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离乱,年华盛衰,人情聚散,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出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唐代〕,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而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

延伸阅读

人逢李龟年的中心思想。?

《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该诗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江南逢李龟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江南逢李龟年表达了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这首诗的前两句回忆当年与李龟年的相识,表达作者对于以前的怀念,后两句写国运衰败,又碰见颠沛流离的友人的那种感慨与凄凉之情。创作背景是国运衰败之时,颠沛流离的诗人在潭州遇到了同样流落的李龟年,更发此感慨。诗的前两句是回忆两人之前相识和交往的场面,后两句感慨如今却在这种时候再次相遇,表现诗人对于国运衰败的感慨,对于友人颠沛流离的惋惜与凄凉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和望岳的情感基调有何不同?

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的抚今追昔之作,以惆怅凄凉为感情基调,充满了人生的感慨。遥想当年繁华盛景,而今同是天涯沦落人,真是盛衰无常!怎不叫人唏嘘惆怅!

望岳是杜甫的咏物抒怀之作,以昂扬豪迈为感情基调,读来让人倍受鼓舞。诗人赞叹泰山的奇丽雄伟,以有朝一日登临绝顶,俯视一切为己志,充满了豪情壮志。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的中心思想?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的中心思想:用美景反衬年迈风烛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之情以及诗人与李龟年彼此的飘零之感。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江南逢李龟年王维?

《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不是王维写的。

《江南逢李龟年》原诗如下: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

李龟年是当时最负盛名的音乐家,能够欣赏到他的演唱,那可是不寻常的际遇。但是在唐玄宗的弟弟歧王的王府里,却经常看到你为王公国戚们演奏;在玄宗的亲信崔九家里,也好多次听你为大臣权贵们演唱。看似平淡的两句诗,只是回顾往昔王公贵族们的生活片段,却暗中渲染了当年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景象。

安史之乱伊始,君王大臣富豪权贵们四处避难、飘零异乡。正是江南好风景,却是落花暮春时节。没有想到在江南又见到你这位老朋友。“落花”字面上写自然景物的衰败 ,蕴含的却是世事的变幻、社会的衰落。

短短四句诗,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713年—741年)的沧桑巨变,人生浮沉,浸透对世事的伤感。语言极为平淡,内涵却极为深厚。因而被盛赞为浓缩的唐朝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盛衰史。

江南逢李龟年炼字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原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炼字赏析:

“落花时节”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