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故事带翻译 文言文小故事有哪些

文言文小故事?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延伸阅读

跟读书有关的文言文故事?

凿壁借光

出自《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有关朋友的文言文故事?

管鲍之交

《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⒁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2个知己之交的文言文故事?

一、鲍叔牙知管仲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也许很多人都听过。那是发生在春秋时期,有齐国人管仲和鲍叔牙,二人从小一起长大。

年少时,他们两人曾一起上战场。管仲每次打仗,都喜欢躲在后面,别人都笑话他怕死。只有鲍叔牙知道,他是因为有老母亲需要孝顺,并不是怕死。

管仲多次当官,都被人驱逐,别人都讽刺他没有才能。只有鲍叔牙说他不是没有才能,只是没有遇到好的时机。

他和鲍叔牙一起谈论,鲍叔牙也不觉得管仲愚蠢,而是知道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管仲也有他自己的优点。他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多分一些利润,鲍叔牙也不觉得管仲贪婪,而是知道他家里更贫困一些。

后来,管仲还和鲍叔牙一起在齐国当官,各自教导一位齐国公子。鲍叔牙辅佐的是齐国公子齐小白(也可称为姜小白),管仲辅佐的是公子齐纠。这两位公子后来还一起争国君之位。两位公子当时为了躲避齐国之乱,都随着老师躲到国外去了。

管仲和鲍叔牙二人就约定,两位公子谁先到达齐国,谁就当国君。公子纠在鲁国,公子小白在莒国。管仲担心公子小白比自己走得快,竟然去半路射杀小白,幸亏只是射到小白腰上的玉佩,小白还自己咬破舌头装死,管仲就放心地带着公子纠慢慢悠悠地回国。等到回去之后,才知道小白已经当上齐国的国君了。管仲便带着公子纠又逃回鲁国。

齐小白当上国君后,便要鲁国取下管仲的命。当时鲍叔牙也当上大官,很有威望。鲍叔牙就一直劝说小白,一定要留下管仲,管仲的才能比他还要厉害。齐小白听了他的话,便按照鲍叔牙的吩咐,让鲁国送管仲回来,说自己要亲自取下管仲的命。管仲这才得以安全地回到齐国。否则,鲁国要是知道管仲不会死,鲁国一定不会留下管仲的命,让他辅佐齐国。

鲍叔牙便举荐管仲做宰相,官位比自己的还高。他说,是因为管仲确实有这个才能。管仲因此十分感激鲍叔牙,甚至发出过这样的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啊!”

不论什么年代,即使是亲兄弟,可能也会因为一些利益纠纷,而彼此心生嫌隙。可鲍叔牙既不计较管仲与他敌对过,遇到利益分歧,他都能宽容理解,也不嫉妒管仲的才能,甚至还想尽办法救下他的命,让他坐上比自己还大的官。如此心胸宽广、大度善良,还心怀天下,这样的人,是何其神圣啊!

一个人,若是能遇到像鲍叔牙这个的知己,该有多幸运啊!

二、吴保安弃家赎友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唐朝时期。虽说也是讲的知己之交,但是这个故事,更加令人感动。

当时,有个少年叫郭仲翔,他文武双全,为人豪放不羁,还喜欢行侠仗义,年少时在家乡就有些名气。他有个伯父在朝当宰相,受伯父的引荐,在一个李将军手下任职。

后来,他路过剑南这个地方时,恰好有同乡吴保安也在这里当官。吴保安听说过他的事,知道他这个人比较重义气,就写信给他,希望他能举荐自己。郭仲翔收到信后,感到有些惊讶,毕竟二人素未谋面,他都不认识吴保安是谁,但又觉得吴保安肯定是一个比较了解自己的人,便举荐了他。李将军果然就让吴保安升了官。

再后来,他跟随李将军打了一个胜仗后,李将军不听劝阻乘胜追击,而因此遭遇埋伏,几乎全军覆没。郭仲翔也在其中,不过庆幸的是他没死,只是被俘虏了。

敌人南蛮不要他们的性命,只要钱财。他们知道他的身份后,让宰相伯父用一千匹绢来赎他回去。他这里离长安太远,便写信给离这里很近的吴保安,让他把信带去伯父。吴保安得了他的举荐,自然不会推辞,连忙赶去长安。谁知,他的伯父竟然刚好去世不久,亲人们都回家乡下葬去了。他只好打道回府。

想到郭仲翔没人能救,他就决定自己去救。他回到老家,和妻子儿子说了这件事后,便卖掉大堆家产,换成绢丝,只得了两百匹。他又一个人离开了家,到处做生意,去攒那一千匹绢。就这样东奔西走,一走就是十年。可惜,挣了十年,也没攒到一千匹绢。这十年里,他都没回过一次家。

当时,他的妻子和儿子实在贫困不已,只好去找他。母子二人度日艰难,走在半路上连盘缠都不够,幸亏偶然遇上吴保安的上司杨安居,带他们去见吴保安,并出钱让吴保安去救朋友。吴保安这才带上一千多匹绢,去赎郭仲翔。

幸好,郭仲翔还活着。他在南蛮做了十年奴隶,过得生不如死,但是他一直相信吴保安不会不救他,所以,就这样坚持活下来了。果然,等了十年,他真的带上绢丝来了。素未谋面的二人终于见上面之后,一起痛哭流涕。

回到家乡后,杨安居把这件事上告朝廷,郭仲翔就重新当了官,吴保安也因为重义气被升官,调到别处去了。郭仲翔也没来得及报答他。他知道南蛮那里美女多,就买了十个美女送给杨安居,以报答他的恩德。

六年后,郭仲翔的父亲去世了,他安葬完父亲,就去找吴保安,希望能报答他。可没想到,吴保安夫妻俩五年前就因为感染时疫去世了,只留一个儿子吴天祐。郭仲翔不由痛哭不已。吴保安十年之间,一直为他挣钱,哪里享过清福!如今,到了本该享福的时候,却早早地去世,他怎能不难过呢!

郭仲翔只好把吴保安夫妻尸骨挖出来,扛在肩上,带回家乡重新安葬,就如同对待自己的父母亲一般。然后,把吴保安的儿子当成自己的亲兄弟,教他读书,培养他成人,为他娶亲,还分了一半家产给他。等他去朝廷补官时,他举荐吴天祐,希望他顶替自己的职位,准备告老还乡。朝廷得知他们两家之间的事情,都感动不已,便让他们一起当官,以成全他们的情谊。

如果说,管仲遇到鲍叔牙是十分幸运,那郭仲翔遇到吴保安,可以说是三生有幸。鲍叔牙能对管仲如此了解,是因为二人从小一起长大。

但是,吴保安和郭仲翔,二人确实素未谋面。彼此一起长大的情谊,还能理解,而对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却能相知相交,不顾自己,舍身忘家,一心一意为他奔走,并且坚持十年,救人于危难之际,这样的情谊,多么难得。这样的感情,就算是父子,也难以超越吧!

他们这样舍身忘家、互相扶持的感情,已经很令人感动了。然而,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故事,却令人更加感动。

推荐几篇幽默简短的文言文故事及译文?

1、抛锚道士、和尚、胡子三人过江。忽遇狂风大作,舟将颠覆,僧道慌甚,急把经卷投入江中,求神救护。而胡子无可掷得,惟将胡须逐根拔下,投于江内。

僧道问曰:“你拔胡须何用?”

其人曰:“我在此抛毛(锚)。”

道士、和尚、胡子三人过江,突然遇到狂风大作,船将翻沉。僧、道十分恐慌。急忙把经书抛入江中,求神救助。

胡子无物可掷,便将胡须一根根拔下,抛入江内。

僧、道问他说:“你拔胡须干什么?”

胡子答道:“我在此抛毛(音同锚)。”

2、过桥嚏一乡人自城中归,谓其妻曰:“我在城里打了无数喷嚏。”

妻曰:“皆我在家想你之故。”

他日挑粪过危桥,复连打数嚏几乎失足,乃骂曰:“骚花娘,就是思量我,也须看什么所在!”

译文:有个乡下人从城里回到家,对妻子说:“我在城里时打了好几个喷嚏。”

妻子说:“那都是因为我在家里想你。”

有一天,他挑了一担粪从一座摇摇晃晃的小桥走过,忽然连打了几个喷嚏,差点掉进河里,就骂道:“这个骚婆娘,就是想我,也得看看是在什么地方呀!”

3、讳聋哑聋、哑二人各欲自讳。一日聋见哑者,恳其唱曲,哑者知其聋也,乃以嘴唇开合而手拍板作按节状,聋者侧听良久。

见其唇住即大赞曰:“妙绝妙绝,许久不听佳音,今日一发更进了。”

译文:一聋子忌讳其聋,一哑巴忌讳其哑。一天聋子见到哑巴,恳求哑巴唱一曲,其实是嘲笑他的缺陷。哑巴知道对方是聋子,就用嘴唇一张一合,并且用手打着节拍,装出唱歌的样子。

聋子也装着侧耳倾听的样子,见哑巴的嘴唇不动了,就大加称赞说:“好极了,好久没有听你美妙的歌声,今天又有长进了。”

4、呵欠一耳聋人探友。

犬见之吠声不绝。其人茫然不觉。入见主人。

揖毕告曰:“府上尊犬,想是昨夜不曾睡来。”

主人问:“何以见得?”

答曰:“见了小弟,只是打呵欠。”

译文:有个聋子去拜访朋友,友人家的狗看见他狂叫不止,聋子毫无察觉。

进到里屋见了主人,互相作揖之后,他对主人说:“府上的狗想是昨夜没有睡觉?”

主人问:“何以见得?”

聋子说:“此狗见了小弟就不停地打呵欠。”

5、问路一近视眼迷路,见道旁石上栖歇一鸦,疑是人也,遂再三诘之。

少顷,鸦飞去,其人曰:“我问你不答应,你的帽子被风吹去了,我也不对你说。”

译文:有个近视眼迷了路,看见路边一块石头上站着一只乌鸦,以为是人,就上前去问路。问了几次,都不见回答。过了一会儿,乌鸦飞走了。

近视眼自言自语地说:“哼,刚才我问你不答应,你的帽子被风吹走了,我也不对你说。”

文言文历史故事?

1、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2、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