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的隐者是谁 古诗寻隐者不遇的隐者是谁

寻隐者不遇的隐者是谁?

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延伸阅读

寻隐者遇古诗?

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寻隐者不遇古诗故事?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注释]

1.寻:寻访。

2.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3.童子: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处:地方。

[简析]

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古诗《寻隐者不遇》谁写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其诗如下: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该诗可以说是诗中有画。

读完这首诗,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即在读者的面前展现。

虽然这首诗对提倡出世的隐者生活加以美化,在今天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但是在艺术上却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诗中:

寻~寻访。

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多半是失意的知识分子。

童子~在这里指的是隐者的弟子。

言~指的是童子的回答。

处~地方。这句诗的意思是,由于山高云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贾岛(779~843) 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早年为僧,以诗投韩愈,得到赏识,并与孟郊、张籍等人以诗会友,始诗名初显。经友人劝导,还俗以求达仕途。(看来求官求名求利乃世俗人等之欲望,连出家人也经不起诱惑)。但是屡应进士试不第。后曾任遂州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故有贾长江之称。

贾岛的诗以五言律诗为主,多写潦倒困顿、求仕不遇的苦闷,以及晨钟暮鼓,残月斜阳,孤鸿寡鹄,愁猿悲鹤等凄幽景物,反映生活狭窄,感情平淡。

但是其诗作排比工整,多有佳句。锤炼字句,刻苦求奇,具有清奇苦僻的特色。

贾岛是唐代有名的”苦吟诗人”,曾自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目流”。有名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诗句,既反映了他苦吟的故事,又体现了韩愈识才,传为后世佳话。”推敲”的典故即由此而来,其苦僻的诗风,对宋代”四灵”和”江湖”派的影响很大。

因”推敲”,而颇得韩愈赏识,其诗的风格与孟郊相近,所以世人有”郊寒岛瘦“的评语。

一年级下册贾岛的诗有哪些?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

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