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赏析 诗经诗词鉴赏

诗经赏析?

《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灿烂的起点。它的民歌,不仅有着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成就也是辉煌、卓越的,二者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而且文采斐然,意境悠远!

这些以四言为主的民歌,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面。形象鲜明突出,语言精炼畅达,音韵铿锵和谐。

阅读《诗经》是一种美的感受。它的美文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更体现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上。赋,是直接描述人和事中产生的感情;比,是假借事物喻示情事;兴,是托物兴趣的抒写情志。

延伸阅读

诗经经典篇目赏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国风是反映古代人民生活、情感的各地民歌;雅又分大雅、小雅,是宣扬周朝王室的政治诗歌;颂则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绕不开 《诗经》这座古代文学史上的丰碑。如果说古代诗歌是一条大河,那么 《诗经》就是其源源不断的开端,从 《诗经》的篇章里流淌出许多汉赋、唐诗、宋词中的佳作。

对《诗经》的认识和理解是什么?

孔子多处论及《诗》:《论语·子罕》“子曰: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说明孔子整理过《诗经》。《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程颐说:“思无邪者,诚也。”要“修辞立其诚”,表现真性情,内容要实现“文以载道”,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读诗有使人澄清心灵的功效,是最佳的教化工具。《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诗》的语言典雅,含义丰富,不系统学习并正确理解,交际语言就粗俗而贫乏。《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学《诗》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诗》可以兴发人的感情志意,可以考察社会政治和人心的得失,可以团结人,可以抒发怨愤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国君,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名称而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先秦时,《诗》可以吟诵,可以演奏,可以歌唱,可以舞蹈。

《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诗的含义丰富,解说诗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原意,应以人生阅历和切身体会来推测作者的本意。又“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要深刻地理解诗作品,须了解作者的为人及其所处的时代,还原诗作的语境,即“知人论世”。

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所闻‘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诗无达诂”,谓先秦时人赋诗言志多断章取义,指出《诗经》作品的旨意本无明确固定的解释,读诗可以不顾及原诗题旨,可任意引用和发挥,自由表达自己理解意旨。此说有其合理成分。唐宋以来,提倡读诗解诗切勿拘执一端而附会牵强,如明谢榛《四溟诗话》谓“诗与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拘泥其迹也”;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凡例》谓“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深浅高下,个有会心……斯为得之”等,当为通达之论。

近代人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论《诗经》的价值谓“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十九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从诗经看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谓《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传承与解读,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之中。《诗经》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后代文人一直重视并学习民歌。《诗经》“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一直影响着历代的教育思想。

《诗经》这部元典,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是一座民族文化精神的宝库,其中蕴含的民族智慧和人文精神更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值得我们认真地去解读、发掘、领悟和应用,其思想价值与艺术魅力不止影响当代,也必将影响未来。

诗经之美深度解析?

诗经》之美,究竟美在何处?

一、语言之美。《诗经》之美,在体裁形式、语言技巧、艺术形象、表达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独具匠心。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二、音韵之美。《诗经》之美,还在于音韵,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是其传统手法之一,看似简单的重复,实际上却是一唱三叹,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而诗情便在这种回环往复当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与抒发。

三、生活之美。《诗经》之美,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美。它将古代生活的日常、大自然里生命百态、人世间的万般情愫都入了诗,有生活中静与美,生命里喜与忧,爱与青春,态度与风骨。

草木之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鸟兽之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衣着之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情感动人,“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季节之美,“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四、思想之美。《诗经》之美,最重要的是美在精神,美在灵魂,美在心里。孔子当年说《诗经》,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思无邪,即思想纯正。如果把《诗经》比作一个人,那他必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行事坦荡磊落,从来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淫邪之念,无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

从哪三方面赏析诗经?

1.情景交融

情感的表达要靠景物来呈现,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文学作品就是要把二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2 .虚实结合

所谓虚、实本是哲学范畴的概念,文学作品了讲的虚和实,一个代表了作者的想象,是虚境;一个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实境。

3.韵味无穷

韵味是指意境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包括物色、情感、哲理、意味、情趣、风格等等,又被称为“味外之味”“韵外之致”。

诗经解读及赏析?

诗经全文及赏析【1】

  诗经雨雪霏霏

  雨雪霏霏,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久战归乡的征夫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解释

  单字解释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雨(yù):雨为动词,雨雪指下雪像下雨一样,形容雪很大。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句子解释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久战归乡的征夫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时间内,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想象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寓意

  联想寓意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不敢想象,现在的男女会创造出如此动人心魄的图画。婚姻如同时尚,几天过后就觉得不新鲜了。流行歌曲唱几天,换新的是很正常的。新的式样不新的,那么换上更新的吧。如果是这样还倒罢了,以心换心,没什么不对。夫妻忠诚,恋人坦荡。合则留,不合则去,本来是一种理想状态。

  精神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的时代已经终结。有时候我想,为什么我们时代出不了大作品,能永远影响后来者的作品,原因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更,文化这个精神层次的东西也成了赚钱机器,其他的能逃脱吗。

  手法

  “以哀景写乐”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采薇》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句运用了这种手法,但并不具有对应关系。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诗经全文及赏析【2】

  【全篇】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薇:野豌豆苗,可食。

  作:生,指初生。止,语末助词。

  曰:言、说。一说为语首助词,无实意。

  莫:即今“暮”字。

  靡室靡家:无有家室生活。意指男旷女怨。

  猃(xian,上声)狁(yun,上声):即北狄,匈奴。

  不遑:不暇。启:跪、危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别。无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

  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烈烈:犹炽烈。

  载饥载渴:则饥则渴;即又饥又渴。

  戍:防守。定,止。

  聘:问,谓问候。

  刚:坚硬。

  阳:十月为阳。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靡(gu,上声),王引之释为无止息。

  启处:犹言启居。

  孔:甚,很。疚,病,苦痛。

  常:常棣,既扶移,植物名。

  路:假作“辂”,大车。斯何,犹言维何。

  君子:指将帅。

  戎车:兵车。

  牡:雄马。业业,壮大貌。

  定居:犹言安居。

  捷:接。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騤(kui,阳平):雄强,威武。

  腓(fei,阳平):庇,掩护。

  翼翼:安闲貌。谓马训练有素。

  弭(mi,上声):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棘:急。孔棘,很紧急。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迟迟:迟缓。

  【赏析】:

  《采薇》描述久戍在外的士卒在回家的途中的情景。诗人一开始就交待了回家的时节,正是岁暮,而从与玁狁作战的战场上归来,又是何等的有幸。自然会在战后的归途中回忆当时戍边作战的艰苦,忍饥挨饿,不遑启处,战事频繁,形势危急。抚今追昔,诗人借景写情,感时伤事,表现深沉的行役之思,而诗人善于以物写时令,以柳代春,以雪代冬,而且以薇菜的“作”、“柔”、“刚”交待时节的变化,叙述战时的生活,又隐寓戍边之久远。尤其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更增强了哀乐的情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末尾与首间照应,使通篇结构完整,严谨统一,又见出诗人构思的精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