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动机与归因理论的区别 什么是动机与归因理论的概念

什么是动机与归因理论?

韦纳的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延伸阅读

动力归因理论是由谁提出来的?

1958年,海德在著作《人际关系心理学》中提出了归因理论,该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

海德认为人有二种强烈的动机: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两种需要,普通人必须要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并且经过归因来预测他人的行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满足理解环境和控制环境的需要。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三定律?

一)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表明:

(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强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在难度较小的任务中,较高动机则效率更高。

(二)动机的认知理论

1.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

海德认为,人们在成功和失败时喜欢对结果进行归因,而行为的原因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海德还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并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

韦纳系统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败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因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决定成败的主要原因有四个:努力、能力、任务难度、运气。

韦纳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如果一个新的结果和过去结果不同,人们一般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努力运气等如结果一致,人们一般归因于稳定的因素,如任务难度和能力等。这种归因会使人们对下一次的行为结果产生预期。具体说,如果将成就行为归因为不稳定因素,人们会预期结果与上一次不一致,如果归因为稳定因素,人们就会预期结果和上一次一致。

2.自我功效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一部分。他认为,人的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甚至决定性的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

班杜拉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两种。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行为结果的估计(或强化)。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水平。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建立在四种信息来源的基础上: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替代性经验,即个体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信息言语说服,即他人的劝告、激励等情绪唤起,正情绪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负情绪会减弱自我效能感。

3.自我决定理论

德西认为,自我在动机过程中起能动作用,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技能品质,它组成内在动机。自我决定是人的一种选择能力,不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个体的一种需要,人具有基本的内在自我决定的倾向,人们行为的因素是自我决定,而不是强化、驱力或其它任何力量。

德西等人认为,人们形成了解释信息的不同因果取向,包括个人取向和非个人取向。采用哪种因果取向将决定行为的结果是自我决定还是非自我决定。在此基础上,自我决定力量将人类行为区分为两大类:自我决定行为和妃子我决定行为。

(三)意志的品质

意志品质是由个体意志行为特点构成的稳定的心理特性的总和。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治性和坚韧性。

(1)独立性是指人不屈服于周围人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其反面是武断与受暗示性。

(2)坚定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其反面是动摇性与执拗。

(3)果断性表现为能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它们。其反面是优柔寡断与草率。

(4)自制性是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意志的抑制功能。其反面是任性与懦弱。

动机归因理论主要内容?

(1)行为的归因。指根据人的行为和外部表现,对其心理活动的解释和推论。

(2)心理活动的归因。指研究人们心理活动的产生应归结成什么原因。

(3)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表现,预测他们以后在某些情景中会产生怎样的行为。

阿特金森的动机归因理论?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期望价值理论,因为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以及达到目的可能性的评估。

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

阿特金森认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来源于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体,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的影响。

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

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的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动机归因理论?

韦纳的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

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韦纳认为,教育和培训将使人在成就方面发生激励变化并促进激励发展。培训的重点是教育人们相信努力与不努力大不一样。

动因归因理论?

动因理论(又名动机理论)是指关于动机的产生、机制、动机与需要、行为和目标关系的理论。动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人的行为的内部唤醒状态,主要表现为追求某种目标的主观愿望或意向,是人们为追求某种预期目的的自觉意识。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当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并且存在着满足需要的对象时,需要才能够转化为动机。

归因理论(工作)名词解释:

是解释人的行为动因的理论。归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总是有一定原因的,或者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或者是由行为者的主观意志和其他心理因素引起的,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是可以找到其动因的。归因的现实意义十分明显,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判定他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会使我们对对方所做的反应大不相同,这一点在法律上尤其明显,蓄谋犯罪和被诱骗犯罪其后果尽管一样,但所受到的处罚会有轻重之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