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层析的原理是什么? 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薄层层析的原理是什么

基本原理:吸附薄层色谱分离法,它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使在流动相流过固定相的过程中,连续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从而达到各成分的互相分离的目的。

在把微细分散的固体或是附着于固体表面的液体作为固定相,把液体(与上述液体不相混合的)或气体作为移动相的系统中,使试料混合物中的各成分边保持向两相分布的平衡状态边移动,利用各成分对固定相亲和力不同所引起的移动速度差,将它们彼此分离开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称为层析,亦称色谱法。根据移动相种类的不同,分为液体层析、气体层析二种。

用作固定相的有硅胶、活性炭、氧化铝、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等,或是在硅藻土和纤维素那样的无活性的载体上附着适当的液体,也可使用其他物质。将作为固定相的微细粉末状物质装入细长形圆筒中进行的层析称为柱层析(column chromatogra-phy),在玻璃板上涂上一层薄而均的物质作为固定相的称为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后者可与用滤纸作为固定相的纸上层析进行同样的分析,即在固定相的一端,点上微量试料,在密闭容器中,使移动相(液体)从此端渗入,移动接近另一端。

通过这种展开操作,各成分呈斑点状移动到各自的位置上,再根据Rf值的测定进行鉴定。当斑点不易为肉眼观察时,可利用适当的显色剂,或通过紫外灯下产生荧光的方法进行观察。也可采用在第一种移动相展开后再用另一移动相进行展开(这时的展开方向应与原方向垂直),使各成分分离完全的双向层析(two-dimensional chromatography)。分离后,将斑点位置的固定相切取下来,把其中含有来自试料的物质提取进行定量分析。

但为制备与定量,柱层析则更为适宜。在柱层析中,移动相从加入试料的一端展开到达另一端后,继续展开使各成分和移动相一起向柱外分别溶出,这就是广泛使用的所谓洗提层析(elution chromatography)。

层析根据固定相与溶质(试料)间亲和力的差异分为吸附型、分配型、离子交换型(离子交换层析)等三种类型。但这并不是很严格的,有时常见到其中间类型。此外,近来也应用亲和层析,即将与基质类似的化合物(通常为共价键)结合到固定相上,再利用其特异的亲和性沉淀与其对应的特定的酶或蛋白质。

延伸阅读

薄层层析和纸层析的优缺点

薄层层析和纸层析都是利用塔板分离的原理,在实验室里,纸层析用来做快速分离,分析混合物的组成.为过柱提供一些参数和信息(如Rf,洗脱剂的配比,等等).尽管薄层层析也可以用来做这种分析,但更多的是用来收集各个被分离开来的微量组分.将已吸附分层的各化学组分连同它的载体分别,分区刮下来,用适当溶剂将其中化学成分萃提出来。

层析纸和薄层板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1、纸层析:用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谱法。

2、薄层层析: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重要实验技术。

二、用途不同

1、纸层析用途:常用于叶绿素色素、氨基酸的鉴定和测定、桔皮精油成分的测定和一些特定细胞的筛选实验。

2、薄层层析用途: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薄层层析法具体操作注意事项是什么

1、制板,可以买已经制好的板。分为正相板和反相板,根据物质极性来选择。2、割板,估计需要多大的板,切割即可

3、划线,选择平整的一边,距离0.5-1cm的平行距离用铅笔划线。

4、在线上选择合适的距离标记点,一般0.5cm一个点适中。

5、用毛细管取样点板,轻、准、快。

6、配制比例合适的层析液,饱和层析缸。

7、将点好的板小心放入。

8、跑板,注意不要洗脱过量了,距离最上端约0.5-1cm即可。

9、风干,显色。

10、分析,照相或扫描。

再详细需要看书了。

薄层层析法的原理是什么

薄层层析又叫薄层色谱,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质。此外,薄层色谱法还可用来跟踪有机反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的分离;另一方面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mg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资。此外,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薄层色谱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板(10×3cm左右)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带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cm处的起点线上,凉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cm。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cm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

薄层层析优缺点

优点:操作、显色比较方便,薄层色谱法斑点集中,薄层板耐腐蚀。

纸色谱法点:操作、显色比较方便,以纸为支持剂,没有薄层色谱法铺层的麻烦;缺点:不能用腐蚀性显色剂,分离效果不如薄层色谱法斑点集中。

气相色谱法优点:高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并可制备高纯物质。

液相色谱法优点:高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并可制备高纯物质。

薄层层析法原理

层析须在两相系统间进行。一相是固定相,需支持物,是固体或液体。另一相为流动相,是液体或气体。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被分离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由平衡状态到失去平衡到又恢复平衡,即不断经历吸附和解吸的过程。随着流动相不断向前流动,被分离物质间出现向前移动的速率差异,由开始的单一区带逐渐分离出许多区带,这个过程叫展层。   系数K是物质在两相中的浓度比。K值大,则在固定相中吸附牢,K值小吸附差。各物质间的K值差别大,则易被分离。不同类型层析的K值含义不同,可视为吸附平衡常数,分配常数或离子交换常数等。   研究层析现象而发展的塔板理论,与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分馏法原理有些相似。被分馏的有机溶剂在分馏柱内的填充物上形成许多热交换层,从而把低沸点溶剂先分馏出来,达到纯化的目的。在层析时用理论塔板数n来衡量层析效能。   tR为物质在层析柱上的保留时间,W为洗脱下来的物质峰形的宽度。n值愈大表示层析柱的效能愈高。如用理论塔板高度H表示,则包含了层析柱长度的因子。   式中L为层析柱的柱长。H值越大,则柱效越低。   此外影响层析分离效果的还有涡流扩散、纵向扩散和传质阻抗等因素。因此选择层析固定相支持物的粒度、均匀度等物理性能,流动相的层析系统和温度等都是做好层析的关键。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