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瓷器有哪些器型?
1)明瓷器主要器型:明代盘、碗、罐、壶等器型同元代一样。明代玉壶春瓶、梅瓶、执壶、高足杯基本上保留着元代的造型,仅稍有改革。明代的盘、碗、圈足放锝较宽,逐渐改变了元代大多数圈足内壁无釉的制作,圈足内外都施釉。宣德时的“宫碗”,口沿外撇,腹部较深,端重而实用,据近代传,至名正德时,有“正德碗”之称。宣德白釉茶盏,也是明代受欢迎的器物。
永乐、宣德时较典型器物有小巧玲珑的压手杯、壶、小壶等,另有带域外风格的双耳扁瓶、双耳折方瓶、天球瓶等。成化时总体倾向是小型器占多数,斗彩鸡缸杯“天”字盖罐是最典型器物。
正德时胎骨、造型比成化时厚重,除常见盘、碗外、较大型的洗、尊、花插等也多见。嘉靖执壶变化较大,颈部加长,肩部与底部收敛,圈足高而微外撇,壶腹部成扁形。嘉靖、万历时突出成就是大型花瓶、大龙缸的烧造。同时,各朝方形器等进一步发展,如方斗碗,方形多角罐,方盒、多层盒等。明代中后期,瓷器制品种类越来越多,如豆、屏风、围棋、笔架、水滴纸、镇纸等。
明嘉靖、万历时瓷塑最多,主要是仙佛的塑像。明代外销瓷中的“军持”,也从元代的造型演变为器身矮胖和乳头状的流。
(2)清瓷器主要器型:清代瓷在类别和品种上都比明代有所增加,主要可分为三类。属饮食类,盛器的日常用具——盘、碗、杯、碟、盅、壶、瓶、罐、洗、缸、插屏、枕、烛台等。属陈设玩赏类——花瓶、花尊、花觚、桥瓶、插屏、花盆、花托、鼻烟壶和瓜果,动物像生瓷,各类仿工艺品瓷和瓷雕、瓷塑等。属于文具娱乐用具类——砚、水盂、印泥盒、笔筒、笔架、墨床、棋具、蟋蟀罐等。另外,还有各种仿古礼器,祭祀用具以及宗教所用各式法器。
清代瓷器造型,日用器皿大都沿用历代传统的式样,但官窑仿古盛行,有仿商、周朝青铜器式样,有仿宋、明瓷器造型的。如仿明永乐、宣德的青花鸡心碗、天球瓶、脱胎杯等,仿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罐等。民窑器有部分仿古瓷,但大多式样具有清代独特的风格。康熙朝瓶形制多变,有口小腹大的瓶,有口腹大小粗近的尊,口大腹小的称花釉或花插(特别小的花觚称为渣斗)。康熙朝时,具有特色的品种有棒槌瓶、油锤瓶、方瓶、凤尾尊,大多是民窑器。官窑器的名品有观音尊、柳叶瓶、象腿尊、太白尊、马蹄尊、苹果尊、笠式碗等。
康熙、雍正两朝都有仿明宣德和成化两朝器,但康熙仿成化多于宣德,雍正则仿宣德为主。雍正青花中,仿宣德大盘、鸡心碗、抱月瓶、玉壶春瓶、柏瓶多见,斗彩则以仿成化斗彩的天字罐、马蹄杯、鸡缸杯等为多。康熙时期出现的橄榄瓶、象腿瓶在雍正时流行。同时开始于雍正,流行于乾隆的牛头尊也出现(因器身满绘百鹿,又称百鹿尊等)。雍正瓷独特的风格是:很多器物的造型多取材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例如,海棠花式、莲蓬式、石榴式、柳条式等。
乾隆时瓷器造型更繁多。天球瓶、葫芦瓶、牛头尊等极普遍。瓷制的各种文房用具,如粉彩笔筒、笔杆、镇纸、印泥盒、浆糊盒等,式样新异,精工细作。青花、粉彩的瓷制鼻烟壶和龙头带钩,香熏等服御,陈设器制作精巧。瓶类种类繁多,有双联、三联、四联直至九联瓶。另有壁瓶、轿瓶、转心瓶等。乾隆佛教八宝由平面图案变成了立体粉彩瓷器。乾隆多各种瓷塑,有各种人像瓷塑和佛教的达摩、观音等塑像,另有动物瓷塑多种(青蛙、鹦鹉、叭狗等)。乾隆瓷讲究雕镂和附加堆饰,如瓶类附螭耳、象耳、鹿耳、羊耳等。
延伸阅读
元明清瓷器鉴定口诀?
(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二)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纹饰与色彩。
(三)掌握住明、清两代款识的规律。
(四)细致观察胎釉的特征。
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
明清瓷器鉴定方法?
鉴定方法:
1、看瓷器造型: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瓷器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明清瓷器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花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瓷器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2、看瓷器胎釉:
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
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3、看瓷器工艺:
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4、看瓷器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时的参考因素。
5、看瓷器彩料:
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6、看瓷器款识:
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明清瓷器鉴定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伪也是相当重要的。
如何区分明清时期的瓷器,两者有何区别?
明清瓷器在瓷胎方面的区别
明代瓷器胎骨颜色与元代相同,皆为白色,但更白一些,明代早期、中期胎质较为精细,胎壁也稍薄一些,而晚期胎质逐渐转为粗糙,胎壁也变厚一些。
但从瓷胎总的情况来看,明代瓷器胎土比元代淘洗得要精细,故瓷胎内所含杂质较元代少些,因而在一些器物的沙底上所呈现的火石红色氧化铁红斑的现象也有着明显的减少,器物的胎壁比元代也相应变薄了。
清朝瓷器的瓷土一般都淘洗得比明朝精细一些,因而胎骨内所含杂质较少。明朝瓷器胎骨上所反映出的那种氧化铁红色斑点的现象此时就比较少见了。另外这时瓷胎的胎质坚密以及洁白透明程度都超过了明代。(但由嘉庆时期开始资器的胎质逐渐趋向粗松)。
明清瓷器在瓷釉方面的区别
明代景德镇瓷器在瓷釉方面有了较大发展,制釉工艺技术得到了提高。这时的釉质比以往更为紧密、精细,釉色品种大为增加。瓷器之釉由元代比较单一的白釉、红釉、蓝釉,逐渐过渡到种类繁多的各种颜色一道釉。红釉在这时期已烧制成功,颜色已变得鲜艳了。同时又出规了黄釉、绿釉、彩釉、洒蓝釉、豆青釉、孔雀绿釉等釉色.
清朝景德镇瓷器在瓷釉的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时它不仅继承了历代的一些釉色,而且还创造出许多新的釉色品种,烧制的釉色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青釉、白釉、红釉、黄釉、蓝釉、绿釉、黑釉、紫釉以及炉均种,茶末釉、窑变红釉等,品种非常齐全。属于以上这些种类的单一色釉,一般都称之为“一道釉”或“一色釉”。
当时烧制一色釉的工艺技术是比较高的。一种釉色可以烧成若干不同的品种,如红釉中就可分为:祭红、变窑红、豇豆红、芸豆红、郎窑红、珊瑚红、抹红、胭脂红等。蓝釉可分为:霁蓝、天蓝、砖蓝、洒蓝、孔雀蓝等。绿釉可分为:水绿、瓜皮绿、孔雀绿……等。由于当时烧制一道釉器物,无论是瓷彩的配料,还是烧制的火候,都掌握的非常好,所以烧制出同种颜色的器物,颜色基本上一致,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清朝瓷器在质量方面和工艺水平方面都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前。
清时的白釉瓷器与明朝的也有所不同。清朝的白釉一般可分为洁白的和白中微闪青两种,同时在施釉方面一般都施的比较薄,瓷釉和瓷胎结合得也比较紧密,俗称贴骨釉,这和明朝时期白釉的那种白中微闪黄、白中闪青及施釉肥厚的特征有所不同。
明清瓷器在纹饰方面的区别
明代瓷器在花纹装饰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装饰方法和元代基本相同,依然是以绘画纹饰为主,也也有少量的刻划纹饰。在纹饰的绘画上明代比元代更趋于工整精细,但绘画中所表现的生动豪放风格却不如元代。
①龙纹 这时候的龙纹,龙头较长,嘴部突出,两眼均在同一侧面斜点。此时龙纹有猪嘴龙之称,其龙爪大多数都为三、四、五爪,如若风车形,龙发向上,所画龙鳞也比较简单。
②八宝纹 明代绘画八宝纹其顺序与元代有所不同。明早期、中期八宝纹顺序大多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晚期的顺序多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②明代画儿童,一般头顶后部特别大,比例不大合理。
清代由于瓷器彩色的发展,使得瓷器绘画这一花纹装饰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清代彩绘瓷器数量相当多。清代初期,瓷器绘画的风格和明代晚期近似,大部分为写意画,初期以后瓷器的绘画大多变为工笔画,这与当时纸绢画的风格是相一致的。这种绘画,线条柔和、画面精细、布局规矩,但缺乏明代及清初写意画那种线条流利、画面自然、生动、豪放的风格。
在绘画题材方面,清代与明代相比,更加广泛丰富,主要内容有:花鸟、花果、草虫、云蝠、云龙、龙凤、鱼藻、八宝、山水、人物、仕女、楼台殿阁、历史故事等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其中一些花纹图案与明代有所变化和不同。
龙纹 清代的龙纹,龙头比较大,如同杯子头,龙角比较明显和突出,龙须较多,两只眼睛点的立体感较强,下唇伸出较长,龙身较短,比较短笨,龙爪分为四爪、五爪(官窑一般是五爪龙,民窑为四爪龙)。龙爪皆粗壮有力,形式如同鸡爪一样。
八宝纹 这时八宝纹的顺序和明晚期相同,即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文宇装饰 清代比较盛行文字装饰,有名人的诗、词、歌、赋,也有像出师表、赤壁赋的长篇文字,另外还有“喜”、“寿”、“福”字等。
这时,特别是中后期,由于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往来日多,在瓷器上出现了西洋人物、洋狗、洋房、西方船舶等内容的东西。这些西洋纹饰主要绘在出口瓷和一些珐琅彩瓶瓷上。
另外,在清代除绘画的纹饰外,在瓷器上还有少量的刻划、镂空、堆塑、模印等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