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尘日又叫什么?
又叫“迎春日”。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中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俗称“掸尘”,通过年终最后这几日的大扫除,干干净净以空灵的心迎接新的一年。所以,在中国春节前扫尘,是中华民族素有的优秀传统习惯,旨意在清扫大家的房屋庭院。
延伸阅读
扫尘的来历30字快?
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扫尘就是家里大扫除,准备干干净净过大年。南方人称之为“扫屋”,北方人称之为“扫房”。就是说每逢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把地打扫干净后,要用青竹叶与柚叶清扫屋顶、墙壁上的蛛网,还要清洗家中各种碗碟器具、擦洗门窗柜子等等。总而言之,无论大江南北,都要来一次干干净净的大扫除,焕然一新地去迎接新春。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中说,在尧舜时期,中国古代就有春节扫尘的习俗了。当时的掸尘还是有要求的,要把稻草扎在一根比人还高的长木棍上面,做成长扫把,再将房梁上、墙角处的灰尘和蜘蛛网等脏东西打扫干净。等一切打扫干净后,取下这些稻草,可千万不要当作垃圾扔掉哦,要保留起来,等到除夕夜吃完年夜饭后,一家人围起来,点燃这些稻草,男人们要从火堆中跳过去,叫做跳“火墩”。
后来跳“火墩”没了,年前扫尘这一习俗却保留了下来,并且成为了中国古代百姓的一种传统习惯。
年前扫尘的习俗中自然寄托着古代百姓辞旧迎新的新年祈福与愿望。不过,按照民间的说法,扫尘还有很好的寓意。因为“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包含了“除陈布新”的涵义,就是说要把今年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地出门,迎接来年吉祥。
“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清嘉录》
从古代风俗来讲扫尘有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从现在医学健康来看,打扫卫生,能够清除细菌病毒,有利于健康生活,那么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读者朋友们,今年便是二十四,赶快动起来吧,希望我们一起把今年的坏运和晦气全部扫地出门,迎接新年吉祥!
扫尘日是腊月几日?也叫?
扫尘日的习俗由来: 传说一 农历腊月二十三这是神明归天的日子,人间只有一些值日神及地主等小神看顾秩序;汉族民间又以为神明上天之後,须等到第二年的初四晚,方才回凡人间;于是便有传说,这时间内,即使翻转屋子也不必顾虑任何细节,利用这一天搬移物件或砂尘乱飞更不怕冲犯家中神明。 古人就定下这一天是可以大扫除的日子。 “扫尘日”和“送神日”的正确日期,有说是二十三日。 《五经异义》则说,官府在二十三日祭灶,基於这本主张官府二十三日祭灶的书,亦指出官府是选择在二十三日“阴阳”交介的时间送神。 因此,其实就是指从二十三日亥时进入二十四日子时的交界时间──依然是二十四日。东南亚一带的华人多数源自闽广两省,受当地民间习俗影响,因此,东南亚华人普遍的把二十四日视为“送灶”和“扫尘日”的正日。 传说二 有个邪神喜欢搬弄是非,经常在玉常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帝的印象中,人间是个充满罪恶肮脏的世界。一次,邪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帝听后大怒,降旨迅速查明下界犯上作乱之事,凡是怒忿天神,亵渎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做记号。玉帝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做有记号的门户,满门抄斩,一个不留。邪神见阴谋得逞,偷偷地下界在每户人家屋檐下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官斩尽杀绝。邪神的阴谋被灶神发现了,急忙召集各家的灶神商量对策,其办法是: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之日起,到除夕接灶神前,各家各户必须来个大扫尘,哪户不打扫干净,灶神就不进宅。人们遵照灶神的嘱咐,清扫尘埃、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屋里屋外、房前房后、庭院四周全打扫得干干净净。 除夕夜,王灵官来到人间,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一家人团聚欢乐,美满幸福。王灵官找不到标明劣迹的记号,便赶回天庭,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如实禀告玉帝。玉帝这才知道受了邪神的欺骗,十分震怒。降旨捉拿邪神,掌嘴三百,永拘于天庭,不许下界作恶。 从此,人们为除难消灾,每到腊月二十三送灶神,除夕夜迎灶神期间,必须扫尘除埃。时间久了,便逐渐成为一种汉族民俗。 扫尘日,即腊月二十四,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虽说“二十四,扫尘日”,实际上从祭灶前后到年终,均为扫尘时间。中国一些地方,每年从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这段时间都叫做“扫尘日”,也叫“迎春日”。 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此习俗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这一风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