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起义是谁领导的原因和时间 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发生在何时?

黄花岗起义又称广州起义:是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举行的旨在推翻清朝的武装起义。

早在1910年11月,孙中山就与黄兴、赵声等策划起义,会后经过精心准备,在广州设立秘密机关38处,组建了800人的敢死队,从海外筹集了资金、购置了武器,并联络苏、浙、皖、桂4省革命党人配合响应。

本来,计划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4月13日,后来根据情况变化改为4月27日。当天,黄兴率敢死队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歧翻墙逃走,起义军与清军激战一夜,清军增援力量强大,起义军因众寡悬殊而撤退。

起义中共有86人牺牲,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收敛72具烈士遗骸,安葬在白云山南麓的黄花岗。于是“黄花岗起义”的名称载入千秋史册。

黄花岗起义是谁策划的?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同盟会领导的,由同盟会二号人物黄兴亲临前线指挥的,成员都是反清爱国的进步学生,有72人牺牲或被捕。

黄花岗起义的原因

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 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成了 洋人的朝廷 中国近代社会两大主要矛盾 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焦点都集中在清政府身上 只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才能拯救民族。

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延伸阅读

今天是辛亥革命106年纪念日,笔者在这里向那些为了中国的自由而洒尽热血的革命先烈,表示衷心的致敬。

在武昌起义之前,曾发生了一场震撼全中国的起义——黄花岗起义。这场起义规模并不大,只有数百人参加,但是这次起义的意义却十分深远,直接动摇了清朝的统治。

 

那么,规模如此之小的起义,为何能带来那么大的意义呢?这是因为,同盟会在这场起义中损失极大,多名骨干牺牲于战场。要知道,这些人都极具才能,一个人能顶几十人、甚至数百人。未来都是可以当军长、省长的人才,然而在这次起义中,却带头冲锋陷阵,像一个小兵一样牺牲了。

实际上,在黄花岗起义前,孙中山、黄兴等人的革命事业已经陷于最低潮。首先,孙中山等人利用会党势力,发动了多次起义,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革命者对;其次,清朝的宪政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多数中国人都倾向于改革,革命的空间越来越小。甚至连刘师培、章太炎等革命者都在向清廷示好,希望得到赦免,回到主流社会,参与宪政建设。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孙中山、黄兴决定抛弃不靠谱的会党,集结革命党精英,联合倾向革命的新军,在广州发动一次大规模起义,提振革命党的士气,推翻满清政权。

首先,孙中山在华侨中大规模地筹集资金,聚集了史无前例的巨款,并用之购买了大量武器弹药。同时,同盟会还从日本、南洋和中国各地聚集了大量精英组成“选锋队”,带动新军起义。若起义成功,黄兴和赵声即带领军队阻止北伐,力图解放南京。

1911年4月8日,世界各地的革命志士从五湖四海赶来,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了祖国的自由和富强奋不顾身。他们有同盟会炸弹大王喻培伦,庆应大学的高材生林觉民,有在日本学习陆军的方声洞,辞别病重父亲参加起义的冯超勷,有经验丰富的清朝军官饶国梁,有出身的农民的陈发炎和陈清畴;有华侨、耶稣会传教士李炳辉……他们虽然出身不同,人身轨迹迥异,但在广州,这座春意盎然的大城,他们的人生轨迹都汇聚于一点——为了国家,死在广州!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名叫做温生才的革命者不幸打草惊蛇了。他在1911年3月,用手枪刺杀了广州将军孚琦。广东巡抚张鸣歧认为,这是起义的先兆,于是便派人收缴了新军的枪机,下令全城戒严,派出大批警察、侦探加强巡查。革命军储藏军火的地点多处被破坏。

起义面临失败,黄兴、喻培伦等人心急如焚,一开始,黄兴准备放弃起义,图谋再举。然而喻培伦却慷慨地说:“花了华侨那么多钱,同志们从日本、南洋、内地各处赶来,决心拼搏,但举事一缓再缓,怎能让人不灰心!如果我们不发动起义,如何对得起为我们出钱出力的华侨?如何对得起我们受苦受难的同胞?就算是只剩我一个人,我也要把起义进行下去!”

 

黄兴受到喻培伦激励,热血沸腾:“余人可迈步出五羊城,唯我克强一人必死于此耳!”革命者林文马上说:“即使起义不成,也可以做一场大刺杀!震撼国人,余死无憾矣!”

1911年4月26日,广州起义正式爆发,数百革命者在黄兴的带领下,兵分四路进攻清廷。然而广州新军的武器已经被收缴,所以无法响应同盟会的起义,所以革命者们只能依靠自己了。

下午5点30分,臂缠白布、脚着黑鞋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枪声,喻培伦肩挎两包自制炸弹,一边冲锋,一边向张鸣歧的卫队投掷。炸弹爆炸,清军卫队立即死伤一片,张鸣歧逃入衙门内,跳窗逃跑。起义者们没有抓到张鸣歧,于是在督署四处放火。

随后,清军大队人马杀到,革命党与清军进行了激烈搏杀,正所谓“枪声喧于急雨,弹烟浓于乱云,呐喊震天,血花溅地,此惫彼兴,前赴后继。”

部分新军参加了起义,谁成想他们没有臂缠白布,黄兴等人以为他们是敌军,双方展开对射,死伤惨重。同室操戈,真是令人痛惜。

 

由于清军越来越多,革命党人渐渐不支,多名起义者牺牲,林文、韦树模四兄弟、徐维扬等人牺牲,喻培伦、林觉民等人重伤被俘,随后慷慨赴死。黄兴两只手指被打断,艰难地杀出重围,撤回了香港。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失败了。

在这次起义中,同盟会损失惨重,我们的国家同样也损失惨重,未来中国的栋梁之才,就这样横七竖八地躺在广州街头,真是令人悲伤至极、痛惜至极。

战斗结束后,广仁善堂在革命者潘达微多次冒死哭求之下,收集72名起义者尸体,埋葬于红黄岗。潘达微又以“红花”不雅为由,改名“黄花”,取黄花晚节之意。由此本次广州起义又被称为“黄花岗起义”,牺牲者也有了专有名词“黄花岗烈士”。

 

黄花岗起义后不久,武昌起义就爆发了,腐朽的满清王朝土崩瓦解。孙逸仙先生亲自拜谒了烈士们的坟墓,他这样写道:“吾党精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心,乃大兴奋,怒愤所积,如怒涛派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如今,黄花岗的烈士仍静静躺在他们的陵墓里,他们为之奋斗的祖国早已自由而强大,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这些,都是这些舍生忘死的革命先驱之力!

黄花岗烈士千古!辛亥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