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论是不是社会科学方法?
有交集但不完全属于
要辩证的去看待一下,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其核心是具体的社会实践观)为基础,通过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建构而成的.
延伸阅读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意义?
重大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是什么啊?包括哪些内容啊?
马列主义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
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一个相对真理。
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
2、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
3、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4、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具体有哪些?
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方法: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
2、个体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3、实证性与评价性相结合的集成研究方法。三大方法是对社会科学中三个基本关系(定性与定量、个体与整体、事实与价值)的辩证解决,是既体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精神,又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相结合的,因而,它们可以构成适应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的方法论基础。——求是,1994-22,P22.
什么是马克斯主义理论?
通俗点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工农阶级崛起,从私有制变成公有制,讲究的是天下为公,真真正正让人民百姓当家做主。为人民服务。
唯物史观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意义?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所以,要求我们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2)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选择标准。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发展方法论是指导工作的理论基础,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维去看待社会环境品质提升,更具科学性与完整性。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对于社会治理来说,一切治理举措都是围绕着主体来进行开展的,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以识个人的存在,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把个人的社会作口干与社会历史环境有机统一起来。
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代西方各种社会科学方法?
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过程中,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同时要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来说要做到运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对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个体主义、整体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行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