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的起源和历史?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一说二十五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所雇的人在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今编号为第17窟)。
但敦煌当地的富绅无人认识洞内这批文物的价值,腐败的清政府也未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
敦煌遗书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但打客观上却推动了东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整理和研究,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
敦煌学的兴起引起了学术界对敦煌莫高窟的重视。1986年12月,敦煌被国家列为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8月,敦煌县改为县级市。同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延伸阅读
敦煌文化起源于什么时期,兴盛于什么时期?
春秋时,此地因“地产好瓜”得名瓜州。战国时,月氏逐渐强大,吞并羌人,赶走乌孙,这里属大月氏国。
秦汉之际,雄踞漠北的匈奴崛起,打败月氏,占据敦煌。西汉武帝时,经过反击匈奴的战争,迫使匈奴“远循”,河西地区归入汉朝版图;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置敦煌郡,意“敦,大也,煌,盛也”,为河西四郡之一。
张骞通西域的“凿空”之行,开通了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新莽时一度改称敦德。东汉建立,复名敦煌郡。窦融率河西归服。由于北匈奴控制了西域,敦煌郡既担负着防御匈奴进攻的重任。这一时期,敦煌经济发展、地位提高,中央主管西域事务的护西域副尉长驻敦煌,这里成为统辖西域的军政中心。
魏文帝曹丕篡位以后,派兵消灭了河西的割据势力,委派尹奉为敦煌太守。西晋时敦煌出现了索靖、索袭、宋纤、氾腾等一批名儒。前凉以这里地处大漠之中,而置沙州,后来成为西凉国都。
东晋前凉时将敦煌、晋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护、戊巳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合设沙州;前秦二年(366年)始开凿莫高窟;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西凉国,初都敦煌。
北魏初(439年)置敦煌镇,526年置瓜州,敦煌为治所。汉魏之际多战乱,但敦煌经济日渐繁荣,中原文化传播,佛教东渐,成为五凉文化中心。北周初置沙州,564年为鸣沙县,属敦煌郡,因鸣沙山得名。
隋朝初废郡置瓜州,初期敦煌被游牧民族突厥及吐谷浑占据。隋炀帝即位后,出兵击破吐谷浑,西突厥也被迫投降,重新控制敦煌,丝绸之路再度打通。大业三年(607年)复置敦煌郡,罢鸣沙县复名敦煌县。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置沙州,敦煌进入兴盛时期。建中二年(781年),为吐蕃占领,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人士张议潮募兵集众起义,经过血战夺回敦煌城,使河西地区重归唐王朝,大中五年(851年)唐廷在敦煌设置归义军,并任命张议潮为敦煌归义军节度使。
后梁末帝朱友贞乾化二年(914年)敦煌迎来一位新的统治者曹议金。他主张与近邻修好并大力农牧业,使敦煌恢复了一派繁华的景象,莫高窟的开始了一个以大洞窟开凿为主的时代。
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敦煌为西夏占领,统治敦煌达191年。元灭西夏后,于至元十四年(1277年)复设沙州。1280年升为沙州路总管府,隶属甘肃行中书省。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改为沙州卫,后增设罕东左卫。
嘉靖七年(1528年)因叶尔羌汗国攻击,关闭嘉峪关,从此瓜州、沙州成为叶尔羌汗国领土。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设沙州所,旋升为沙州卫。雍正四年(1726年),从甘肃56州县移民2400多户到沙州屯垦。乾隆三十五年(1760年)改为敦煌县。1949年9月28日敦煌为中国共产党控制,10月7日成立敦煌县人民政府,属酒泉地区。
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9月28日撤县设敦煌市(县级),隶属于地级酒泉市。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境内有汉代所筑的两座长城关隘玉门关和阳关,均为军事要塞,是汉唐王朝和西域的分界点
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多元一体的敦煌文化始终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又闪耀着古代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的璀璨光芒,成为举世瞩目、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敦煌文化的根基是什么?
敦煌文化的根基是中华传统文化。
敦煌始终以中华传统文明为根基,不断吸纳着来自其他地域和民族的文明成果。
一、敦煌文化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阐释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核心要义。
二、敦煌文化形成了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独特样式,展现中华文化亘古以来生命力之强大。
三、敦煌文化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多元文化,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库。
四、敦煌文化是一种崇高唯美、向善守正的文化,符合人类对生命意义的美好追求。
五、敦煌文化的现代传承生机勃然,印证了当今人类对敦煌文化的认同及其面向未来的强大生命力。
敦煌文化有哪些?
敦煌文化艺术又称莫高窟文化艺术,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它保存了公元四世纪到十一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三千余身,壁画45000平方米,唐宋木构建筑五座。早在1944年国民政府就在此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更名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是中国文物保护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成体系而且不曾间断的保护、研究工作。
敦煌文化的十大特征?
敦煌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相比,在文化形态的构造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敦煌文化讲差异,不讲优劣,作为集大成者,它保留不同文化的独立性,又体现不同文化间的融合性。这种文化结构是历史形成的,但却有着典型的时代特征。
?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敦煌文化”的宏观含义,或许可以这样来描述:敦煌文化是在漫长的东西方文化平等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崇高唯美、包容开放、向善守正的充满理性主义色彩的精神性文化。
敦煌文化的三个意义?
一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中西方各种文明在敦煌汇聚、融合,创造出了具有敦煌气派、敦煌风格、敦煌特色的灿烂文化。敦煌独特的文化性格、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一是包容性和开放性。古代敦煌社会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导,敦煌文化总体格局中的主体是中原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敦煌文化又是中原文化与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交融的结果,是吸收了世界各种文化营养而形成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二是历史传承性。敦煌莫高窟保存了从4世纪到14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3000余身、壁画4.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宝库和历史画卷,其记述的历史之漫长、保存之完好、艺术价值之高世所罕见。从文献和绘画中,可以看到各个社会阶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的不同景象。这样丰富多彩的立体画面,在敦煌之外很难集中找到。三是社会性。普通社会群体是敦煌文化创造的主要参与力量和主体接受对象,这也是敦煌文化能够形成并得以长期坚持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
敦煌文化集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佛教文化于一身,历史底蕴雄浑厚重,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千余年间,敦煌文化一直以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在历史上产生、发展、繁荣,成为文明互融互鉴的优秀典范,这本身就值得当代学人从各个学科角度深入研究,充分发掘和揭示其中的价值。
敦煌文化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范围,在文明交流中形成、在思想交汇中升华、在智慧交融中创新的独特文化存在,是有着完整生命、独立价值和主体性存在的文化类型或文明样式。敦煌文化并不只是一件件具体的文献和文物,而是一种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它内在于历史上敦煌民众的一切活动之中,并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基本生存模式。敦煌文化也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文化存在,更是一种思想实践,是历史上敦煌民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培育和塑造的独特文化精神,为人民生活、艺术创作提供精神营养和价值源泉,是敦煌社会心灵世界的精神硬核、基因灵魂和艺术呈现,不仅在当时影响广泛、意义重大,在当代也弥足珍贵、光芒四射。今天,我们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充分理解敦煌文化的生命体验、表现手法及其与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揭示敦煌文化崇高的价值理想和深邃的智慧基因,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三
敦煌文化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的精神传统,不仅要研究过去的问题,更要面对现实需求,让敦煌文化的精神传统融入现实世界。敦煌文化崇德唯美、包容开放、向善守正、通而不统、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以及坚守、奉献、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源;敦煌佛教、道教及各种外来宗教如祆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在敦煌社会和睦相处、相互促进,其所体现的国际性、包容性、开放性,为当代东西方不同文明交流与对话提供了历史借鉴;敦煌文化记录了中华民族辉煌的过去,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我们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和强大的精神支撑。今天,敦煌文化已逐渐成为推进民心相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敦煌文化中所蕴含的交流、理解、合作、包容、共赢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急需的文化共识,也已经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