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弓当挽强的典故 挽弓当挽强的后一句

挽弓当挽强的典故?

挽弓当捥强,语出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民间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也是这个意思,蛇无头不行,打了蛇头,这条蛇也就完了。挽弓当挽强,拉弓就要拉最坚硬的弓,比喻较量要找强者。做事情要抓住关键。

延伸阅读

出前塞杜甫?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

作者: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赏析
  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是写边疆战斗生活的。唐人写边塞诗常以”塞”为题。杜甫写有《出塞》曲多首,先写的九首称《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后出塞》。天宝末年,边将哥舒翰贪功于吐蕃,安禄山构祸于契丹,于是征调半天下。巨大的战争灾难和负担落到了人民的头上。《前出塞》通过集中描写一个战士戍边十年的过程,反映了唐王朝发动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策。这组诗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抓住人物特征,着重心理刻划,结构紧凑,层次井然,九首只如一首。这里选的是第六首。诗中既表达了反对穷兵黩武的意向,也表示出通过政治手段解决边疆问题的主张。《杜诗详注》云:”为当时黩武而叹也。张綖注:章意只在’擒王’一句,上三句皆引兴语,下四句申明不必滥杀之故。”
  这首诗的语体”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杜诗说》)。

前出塞古诗注音版八句话?

wǎn gōng dāng wǎn qiáng ,yòng jiàn dāng yòng zhǎng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shè rén xiān shè mǎ ,qín zéi xiān qín wáng 。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shā rén yì yǒu xiàn ,liè guó zì yǒu jiāng 。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gǒu néng zhì qīn líng ,qǐ zài duō shā shāng ?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列国自有疆全诗?

全诗如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白话译文: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挽弓当挽强全诗?

《挽弓当挽强》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甫的古诗《前出塞九首.其六》全诗原文:“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是什么意思?

拉弓要拉最强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公元755年,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杜甫前去观看。不料吐蕃部队损失惨重,杜甫痛心疾首,写下了这首前出塞·挽弓当挽强。

主要意思就是强弓劲弩的意思,弓的弦有好坏之分,好的弦力道足,要拉起来用的力气也大,射出去的箭穿透力也强。

也可以理解成拉弓就必先将弓拉满,才能强劲有力,用箭就当选用长箭,才能击中要害。苏轼也写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这一首诗的意思?

《前出塞》这首诗的意思是:拉弓应当拉强弓,用箭应当用长箭。射人先射他骑的马,擒贼先擒贼的首颌。杀人也要有个限度,立国总归得有个疆界。只要能制止敌人的侵略,又何须过多地杀伤他们!

该诗作者为唐代杜甫,《前出塞》一共九首,我们所熟识的是“七六”,原文如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挽弓当挽强弓是什么意思?

挽弓当挽强中的弓是硬弓、箭弓的意思。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其六,这首诗是这样写的:挽弓当挽强,用人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该诗前四句最为有名,讲的是如何练兵用武,克敌制胜,很像当时流行的军中战歌,气势恢宏,朗朗上口。其中挽弓当挽强的弓意思是硬弓、箭弓。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是何意?

擒贼擒王,语出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民间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也是这个意思,蛇无头不行,打了蛇头,这条蛇也就完了。

此计用于军事,是指打垮敌军主力,擒拿敌军首领,使敌军彻底瓦解的谋略。擒贼擒王,就是捕杀敌军首领或者摧毁敌人的首脑机关,敌方陷于混乱,便于彻底击溃之。

指挥员不能满足于小的胜利,要通观全局,扩大战果,以得全胜。如果错过时机,放走了敌军主力和敌方首领,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气焰嚣张,连连大捷,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勇将尹子奇率十万劲旅进攻睢阳。

御史中丞张巡驻守睢阳,见敌军来势汹汹,决定据城固守。

敌兵二十余次攻城,均被击退。

尹子奇见士兵已经疲惫,只得鸣金收兵。晚上,敌兵刚刚准备休息,忽听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准备与冲出城来的唐军激战。

而张巡“只打雷不下雨”,不时擂鼓,象要杀出城来,可是一直紧闭城门,没有出战。

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整夜,没有得到休息,将士们疲乏已极,眼睛都睁不开,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

这时,城中一声炮响,突然之间,张巡率领守兵冲杀出来.敌兵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作一团。

张巡一鼓作气,接连斩杀五十余名敌将,五千余名士兵,敌军大乱。

张巡急令部队擒拿敌军首领尹子奇,部队一直冲到敌军帅旗之下。

张巡从未见过尹子奇,根本不认识,现在他又混在乱军之中,更加难以辨认。

张巡心生一计,让士兵用秸秆削尖作箭,射向敌军。

敌军中不少人中箭,他们以为这下玩了,没有命了。但是发现,自己中的是秸秆箭,心中大喜,以为张巡军中已没有箭了。

他们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个好消息。

张巡见状,立刻辨认出了敌军首领尹子奇,急令神箭手、部将南霁云向尹子奇放箭。

正中尹于奇左眼,这回可是真箭只见尹子奇鲜血淋漓,抱头鼠窜,仓皇逃命。

敌军一片混乱,大败而逃。

明英宗宠幸太监王振,王振是个奸邪之徒,侍宠专权,朝廷内外,没有人不害怕他。

当时北方瓦剌逐渐强大起来,有觊觎中原的野心。

王振拒绝了大臣们在瓦剌通往南方的要道上设防的建议,千方百计讨好瓦剌首领也先。公元1449年,也先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大同,进犯明朝。

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命王振为统帅。粮草没有准备充分,五十万大军仓促北上。

一路上,又连降大雨,道路泥泞,行军缓慢。

也先闻报,满心欢喜,认为这正是捉拿英宗平定中原的大好时机。

等明朝大军抵达大同的时候,也先命令大队人马向后撤退。

王振认为瓦剌军是害怕明朝的大部队,畏缩而迅,于是下令追击瓦剌军。

也先早已料到,已派骑兵精锐分两路从两侧包围明军。

明军先锋朱瑛、先晃,遭到瓦剌军伏击,全军覆没。

明英宗无可奈何,只得下今班师回京。

明军撤退到土木堡,已是黄昏时分。

大臣们建议,部队再前行二十里,到怀来城凭险拒守,以待援军。王振以千辆辎重未到为理由,坚持在土木堡等待,也先深怕明军进驻怀来,拒城固守,所以下令急追不舍。在明军抵达土木堡的第二天,就趁势包围土木堡。土木堡是一高地,缺乏水源。瓦剌军控制当地唯一水深—一土木堡两侧的一条小河。明军人马断水两天,军心不稳。也先又施—计,派人送信王振,建议两军议和。王振误以为这正是突围的好时机,他急令部队往怀来城方向突围。这一下正中也先诱敌之计,明军离开土木堡不到四里地,瓦剌军从四面包围。明英宗在乱军中,由几名亲兵保护,几番突围不成,终于被也先生擒。王振在仓皇逃命时,被护卫将军樊忠一锤打死。明军没有了指挥中心,溃不成军,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