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四海的意思(指的是哪五湖,哪四海)

  五湖四海的意思

五湖四海释义: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五湖四海
拼音: [wǔ hú sì hǎi]
出处: 唐·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五湖四海,指的是哪五湖,哪四海?

诚恳地说
当我面对学生的这个问题时
当时的反应只有十个字
于是我骗他
啊!这个问题这么简单
不要耽误课堂时间
课下我告诉你
下课后
小乔老师开启查资料模式
希望解答这个不少人心中的疑惑
五湖
“五湖”一词
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
左丘明(相传)
所著的《国语?越语下》
写到“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
也就是越王勾践伐吴的故事
韦昭注:五湖,今太湖也
吴越之地
如今的太湖
南北朝时期成书的
《文选》选入的郭璞《江赋》
中写到“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注: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
之所以将太湖称为“五湖”
古人从周长、河道相连等角度做了解释
小乔老师认为
太湖一带湖泊众多,河道纵横
如此解释倒也行得通
太湖附近,江南水乡,河湖密布
可是,五湖
怎么会指太湖这一个湖呢
上述解释显然不容易让人信服
相比之下
下面的解释更加贴切
成书于两汉的《周礼?夏官?职方氏》
提到“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
其浸五湖”
其中“具区”指太湖
五湖则是指太湖及附近的四个小湖
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沔水二》
“南江东注于具区,谓之五湖口。
五湖谓长荡湖﹑太湖﹑射湖
贵湖﹑滆湖也”
如今,太湖边上面积较大的几个湖泊
还有相似的说法
五湖是指“太湖附近的五个湖”
史记中多次提到“五湖”
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提到:
五湖者,菱湖﹑游湖﹑莫湖
贡湖﹑胥湖
皆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
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现在仍然有五个湖湾区
从地理的角度讲
张守节的说法主要有两种解释
一是
五个湖湾随着泥沙沉积
或者因为湖水深度下降而消失
类似于咸海,因为围湖造田,湖岸线变得平直
二是
随着水深增加,五个湖湾之间
的土地被淹没,最终成了一个整体
随着历史发展
更多的解释将“五湖”指向
南方的五个大湖
《滕王阁序》中
王勃写到“襟三江而带五湖”
所描写的豫章郡辖境大致为江西
如果此处五湖仍然指太湖
那未免有点说不过去
明代杨慎《丹铅总录?地理》
则认为王勃所说的五湖是指南方五湖
我国湖泊分布图,来源于网络
南宋王应麟所著的
《通鉴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中提到
五湖指“彭蠡、洞庭湖、巢湖
太湖、鉴湖”
(彭蠡即鄱阳湖)
到了近代
鉴湖大大缩小,被洪泽湖所代替
因此我们所称的五湖,成了
鄱阳湖、洞庭湖、巢湖、洪泽湖和太湖
即我国面积较大的五个淡水湖
说完“五湖”
我们再来说“四海”
在我国古代
人们对于宇宙的解释是“天圆地方”
认为我国居于世界之中
四周有大海环绕
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书·益稷》中也提到
大禹:“予决九川,距四海”
就是“我将泛滥的河流都引到了四海”
这也就是大禹治水的方法
大禹治水:变堵为疏
但是
四海到底是哪“四海”
估计古人自己也没有太搞清楚
大禹之后:夏朝的大致范围
根据估计
当时我们的活动范围
集中在现在的河南省及其附近
顶多能接触到如今的渤、黄、东海
南海可能都没几个人知道
何来“四海”之说
要真的按照方位来看
西面和北面的海就更让人疑惑
后人有人认为西海是青海湖
北海是贝加尔湖
青海湖(西海)位于上图祁连山附近,地势第一阶梯
但是那个时候
估计先祖们到不了那么远
更不可能将洪水引到青海湖去
(青海湖站在高处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还有一种说法
认为四海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
《尔雅·释地》中提到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夷狄戎蛮”指的是四面的少数民族
由此看来
大禹治水≈以邻为壑?
听到这个解释,大禹哭倒在厕所里
相比之下
孔子的弟子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论语.颜渊》中,子夏曰: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
也正是这种胸怀
让“四海”成了一种形容词
《金瓶梅词话》中写到
“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
也都来往,好不四海”
形容擅于社会交往
以后说别人社会,请换用“四海”!
其实更多时候
四海只是指虚指广阔的国土
就像诸葛亮夸赞刘备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唐代李绅的诗句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回到“五湖四海”
这两个词的结合实际上很晚
结合时的含义
就是指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了

版权声明